[实用新型]LCD支架漏冲孔及漏焊螺母电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4515.2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9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孙纪伟;王平;魏远飞;王云周;张贵延;骆阳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凯昶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00 | 分类号: | G01V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cd 支架 冲孔 螺母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LCD支架漏冲孔及漏焊螺母电测设备。
背景技术
科技的突飞猛进,工业的不断发展,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仅是人们交流沟通的信息工具,更是白领阶层移动办公的替代品。因此超薄手机应运而生,它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又能处理一些基本的商务要求。由于是超薄手机结构的限制,手机结构既要满足手机强度的要求,又要体现它的轻便灵巧,因此LCD支架成为超薄智能机不可或缺的结构。
目前,在LCD支架在制作时,需要进行冲孔和焊接螺母等工序,这些工序完成后,需要进行产品检验,以便发现有无漏冲孔或者漏焊螺母等缺陷。现有技术中,这一检测的方式通常采用人工目测完成,人工目测不但耗费人力,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并且工作效率也低,检测质量也无法保证,容易出现漏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LCD支架漏冲孔及漏焊螺母电测设备,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采用人工目测方式来检测LCD支架存在耗费人力、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并且工作效率低不能保证检测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LCD支架漏冲孔及漏焊螺母电测设备,包括有检测治具以及控制电箱;该检测治具包括有基座、多个用于插入LCD支架之通孔的固定针和多个用于供LCD支架上的螺母抵压的探针,多个固定针排布在基座的表面,每一固定针均向上延伸,多个探针排布在基座的表面,每一探针朝上延伸并可弹性上下活动地设置,每一探针的下方均设置有线路,该线路连接控制电箱。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包括有座体和顶板,该座体为U型,该顶板固定于座体上,顶板与座体之间形成有容置槽,前述线路设置于容置槽中,该多个探针的下端悬于容置槽中,该多个固定针和多个探针均向上凸伸出顶板的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该座体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一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而与第二固定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配合设置固定针和探针,利用固定针可实现漏冲孔的检测,利用探针并配合控制电箱可实现漏焊螺母的检测,如此取代了传统之人工目测的方式,从而减少人力耗费、减轻劳动强度,避免容易出现眼镜疲劳,并且工作效率也有效提高,检测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杜绝漏检现象的出现。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LCD支架放入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检测治具的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检测治具11、基座
111、座体112、顶板
12、固定针13、探针
101、容置槽102、第一固定孔
103、第二固定孔20、控制电箱
30、LCD支架3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检测治具10以及控制电箱20。
该检测治具10包括有基座11、多个用于插入LCD支架30之通孔31的固定针12和多个用于供LCD支架30上的螺母(图中未示)抵压的探针13,多个固定针12排布在基座11的表面,每一固定针12均向上延伸,多个探针13排布在基座11的表面,每一探针13朝上延伸并可弹性上下活动地设置,每一探针13的下方均设置有线路(图中未示),该线路连接控制电箱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1包括有座体111和顶板112,该座体111为U型,该顶板112固定于座体111上,顶板112与座体111之间形成有容置槽101,前述线路设置于容置槽101中,该多个探针13的下端悬于容置槽101中,该多个固定针12和多个探针13均向上凸伸出顶板112的表面,并且,所述顶板11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02,该座体11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03,一螺栓(图中未示)穿过第一固定孔102而与第二固定孔103连接。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凯昶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凯昶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45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检测静止与运动人体的红外探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个人剂量监测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