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7050.8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7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蔡明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明达 |
主分类号: | B62K21/02 | 分类号: | B62K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前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
背景技术
常见自行车的前叉包括竖管、铝肩、内管和外管,所述竖管插接于所述铝肩上,所述外管与铝肩固定连接,所述内管可伸缩地设于所述外管中,再于所述内管中设置油压式的缓冲机构,用于承载前轮所传递来的冲击力以获得舒适的骑行感受。然而此种结构的前叉,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前叉越用越涩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其越用越顺畅,克服了传统前叉越用越涩的问题,且其避震效果好。
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包括竖管、铝肩、外管以及内管,所述竖管插设于所述铝肩上,所述铝肩的下方固定两支外管,所述内管可伸缩地设于所述外管中,所述外管内装有油液,所述外管的底端设有一油封,两所述内管的底部外壁分别套设有一勾爪,其中一所述内管内装有一避震组,另一所述内管内装有一油压锁死组。
优选的,所述避震组包括设于所述内管内的优力胶下座管,所述优力胶下座管的上端装设有气阀座,用于向所述内管内充入氮气,所述气阀座螺纹连接一气阀盖。
优选的,所述油压锁死组包括设于所述内管内的油压锁死棒,所述油压锁死棒的上端为锁死结构,所述油压锁死棒的下端为阻尼结构。
优选的,两个所述勾爪之间固定连接一筒轴。
优选的,所述内管与所述勾爪过盈配合。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避震前叉,通过将油封设计在外管的底端处,由于重力作用,外管内部的油液长久使用后会聚集到油封处,整支前叉动作会越来越顺畅,避免了传统前叉使用久了出现动作不顺畅的现象;此外,内管与勾爪直接结合,使得避震管内的避震介质(氮气)对路况信息作出的反馈速度较传统前叉的速度快,故避震效果有所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和技术要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自行车避震前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其中一内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另一内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竖管,2-铝肩,3-外管,4-油封,5-内管,6-勾爪,7-筒轴,8-内管,9-油压锁死棒,91-锁死结构,92-阻尼结构,93-阻尼调整钮,94-锁死调节旋钮,10-避震组件,101-优力胶下座管,102-气阀盖,11-承窝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避震前叉,包括竖管1、铝肩2、外管3以及内管5、内管8,竖管1主要用于与车架的安装,竖管1的另一端与铝肩2插接,两者过盈配合,竖管1的作用是作为车架与整支前叉之间力量传递的媒介,铝肩2主要对整支前叉起支撑作用,铝肩2的两个边孔分别与两个外管3通过过盈配合结合,内管5可伸缩地设于外管3中,外管3对内管5和内管8起导正作用,外管3内部装有润滑油,可使内管5动作顺畅,外管3的底端压入有一油封4,油封4能够防止油液泄露及外界杂质进入外管3中,确保内管5上下动作顺畅。将油封4设置在外管3的底端,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由于重力作用,外管3内部的油液长久使用后会聚集到油封4处,整支前叉动作会越来越顺畅,避免了传统前叉使用久了出现作动不顺畅的现象,内管5的底部外壁和内管8的底部外壁分别套设有一勾爪6,内管5、内管8与勾爪6过盈配合,勾爪6的内侧用于支撑花鼓,勾爪6的作用在于车轮与避震前叉之间力的传递媒介,内管5、内管8与勾爪6直接结合,使得内管内的避震介质(氮气)对路况信息作出的反馈速度较传统前叉的速度快,故避震效果有所提高。
参见图2所示,内管5内部装有一避震组件10,避震组件10包括设于内管内的优力胶下座管101,优力胶下座管101的上端装设有气阀座,气阀座螺纹连接一气阀盖102,防止外界杂质阻塞优力胶座管上的充气口,避震结构10通过优力胶下座管101向内管5内充气(氮气),通过气体的压缩回弹作用使整支前叉具备避震效果。两个勾爪之间通过承窝螺栓11固定连接一筒轴7,筒轴7用于固定花鼓及支撑整支避震前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明达,未经蔡明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7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