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遥控泥沙清淤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7982.6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4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张永飞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遥控 泥沙 清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江河泥沙清淤的一种设备,具体为全自动遥控泥沙清淤车。
背景技术
江河水流中所携带的大量泥沙,经长年沉积于江河底部,导致河床逐渐升高,这是造成水灾的重要隐患。像黄河开封段河床底部高出两岸地面约3到10米,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床底部高出两岸地面最多达25米,这些都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水灾隐患,而不断增加河堤高度也不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对江河水道经常进行清淤愈显重要。
目前使用的疏浚清淤船设备主要是靠高压水泵的压力冲击河底泥沙使泥沙扬起然后由吸头吸收再由输送管线将泥沙送走。该设备不能摸清楚河底泥沙分布情况,导致河床凹凸不平,破坏河床原有形态;扬起来的泥沙造成江水浑浊,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这不满足对生态友好的要求;同时,扬起来的泥沙随水流移动一段距离后又沉积下来,难以真正起到清淤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设备存在的问题,经过长期反复试验比较,改变了原有靠高压水泵的压力冲击河底泥沙使泥沙扬起的技术,设计改进提供一种工作于水下、能摸清河底泥沙分布、清淤后河床平坦和江水比较清澈、能在不排水、不断流、不断航的情况下高效工作的全自动遥控泥沙清淤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自动遥控泥沙清淤车,它包括车体,车体头部为锯齿状水平切割刀和电动铰刀头,车体尾部为双螺旋桨,车体上部为声呐探测器、散热片、气泵和气囊、导浆管道和通气管道,车体下部为减震装置、无缝履带式行走机构,车体内部为控制系统、动力装置、储存室。
车体内安装有控制系统、动力装置、储存室及辅助机构,车身采用密封机壳,车体头部安装锯齿状水平切割刀、电动铰刀头,在电动铰刀头一侧设有泥浆泵,泥浆泵的出口与车体内储存室连通。车体尾部设置双螺旋桨,双螺旋桨与一台柴油机组连接。车体上部从前往后依次布置声呐探测器、散热片、气泵和气囊、导浆管道和通气管道,所述的通气管道位于导浆管道内部,导浆管道连接储存室和地面,通气管道连接外界大气,气泵用于给气囊充气。车体下部为无缝履带、履带驱动轮、伸缩杆、减震装置构成的履带式行走机构,另设置两台柴油机组分别与两个履带驱动轮连接;车体内部结构中,动力装置位于前端,控制系统位于中央,储存室位于后端。所述控制系统可设计为自动/遥控装置。
所述水平切割刀后布置多个电动铰刀头。
所述车身机壳采用玻璃钢材质。
所述气泵和气囊布置于车体上部的中间位置。
所述动力装置为三台柴油机组。
所述车体内储存室布置于导浆管道的正下面。
本实用新型装置解决了目前清淤船导致河床凹凸不平、造成水体浑浊、清淤不彻底等问题,具有操作方便、能摸清河底泥沙情况、清淤后河床平坦、在水下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显著优点是:
1.该装置采用水平切割刀作业使清淤后河床工作面平坦。
2.该装置采用多个电动铰刀头同时工作,能将淤泥块打碎,使泥浆泵不产生堵塞现象,大大提高清淤效率。
3.该装置采用声呐探头对水下河床泥沙进行探测、定位,并与岸上计算机保持实时通信,使操作人员可以完全掌握水下工作情况,便于控制。
4.该装置采用无缝履带式行走机构,可增大接地面积,避免对履带铺底的损伤增加了接地附着力,减少了接地比压,有助于防滑防陷,同时该装置还能适应多种地形的河床工作面。
5.该装置采用玻璃钢机壳,强度高耐压和耐腐蚀,并采用流线型曲线设计减少水下行进阻力。
6.该装置采用三个柴油机组组成动力装置,其中两台机组分别对两个履带进行驱动,另一台机组为控制系统、双螺旋桨及其它辅助机构提供动力,各机组独立工作,互不干扰,解决了水下装置转弯难和驱动力不足的技术问题。
7.该装置在水下工作躁动小,不会造成河床泥沙大面积浮动引起水体浑浊,对鱼类的生存有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锯齿状水平切割刀,2.玻璃钢机壳,3.电动铰刀头,4.无缝履带,5.双螺旋桨,6.声纳探测器,7.散热片,8.导浆管道,9.履带驱动轮,10.通气管道,11.伸缩杆,12.气泵,13.气囊,14.柴油机组,15.减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张永飞,未经重庆交通大学;张永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79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循环利用节水系统
- 下一篇:可移动小型清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