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品余热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8934.7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4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平;张培军;郑延斌;韩柏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润泽石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F1/36;F28F1/1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地址: | 2764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品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品生产废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油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原料用导热油加热来达到需求的温度,需要的能耗大。而成品油生产出来后,温度较高,在注入灌中储存前,需要对成品油进行降温,成品油的降温与原料的升温正好是两个相反的操作,利用成品油的余热与原料进行升温,可以同时降低两个操作的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品余热利用装置,其采用双级降温方式,提高降温时热交换的温差,并且冷却液分布均匀、热交换接触面积大,油品流动通畅,换热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品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原料输入管、原料输出管、成品油输入管、成品油输出管;原料输入管的末端连接有分流管;原料输出管始端连接有与分流管对称设置的集流管;分流管与集流管两者的支路借助热交换内管一一对应连通;每个热交换内管均套结有一个热交换外管;热交换外管的两端分别与成品油输入管和成品油输出管连通。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油品余热利用装置的每个热交换内管上均设置有螺旋形热交换翅片。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油品余热利用装置的成品油输出管外壁安装有散热翅片。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油品余热利用装置的原料输出管的外壁安装有保温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原料在热交换内管内通过,而具有较高温度的成品油从热交换外管通过,热交换内管在热交换外管内被成品油包围加热,进而将热量传递到原料上,提升了原料的温度同时降低了成品油的温度;本技术方案采用多支路并联的方式进行热交换,在同样的流量下,支路并联的方式能够维持较大的温差,流动阻力更小,换热效率更高。2、热交换内管的外部设有螺旋形热交换翅片,这样成品油流过热交换内管与热交换外管之间的环形通道时,在螺旋形热交换翅片的作用下环绕热交换内管的侧壁流动,增大了接触面积和流动距离,充分促进热交换。3、成品油与原料热交换后,不必再保持与原料的温差,利用散热翅片可以继续促进其散热降温,减少进灌前的需要进行的冷却能耗。4、原料被成品油加热后,需要对齐进行继续保温,减少导热油加温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原料输入管;2、原料输出管;3、成品油输入管;4、成品油输出管;5、分流管;6、集流管;7、热交换内管;8、热交换外管;9、螺旋形热交换翅片;10、散热翅片;11、保温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2所示,油品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原料输入管1、原料输出管2、成品油输入管3、成品油输出管4;原料输入管1的末端连接有分流管5;原料输出管2始端连接有与分流管5对称设置的集流管6;分流管5与集流管6两者的支路借助热交换内管7一一对应连通;每个热交换内管7均套结有一个热交换外管8;热交换外管8的两端分别与成品油输入管3和成品油输出管4连通;每个热交换内管7上均设置有螺旋形热交换翅片9;成品油输出管4外壁安装有散热翅片10;原料输出管2的外壁安装有保温套11。
原料在热交换内管7内通过,而具有较高温度的成品油从热交换外管8通过,热交换内管7在热交换外管8内被成品油包围加热,进而将热量传递到原料上,提升了原料的温度同时降低了成品油的温度;本技术方案采用多支路并联的方式进行热交换,在同样的流量下,支路并联的方式能够维持较大的温差,流动阻力更小,换热效率更高。
热交换内管7的外部设有螺旋形热交换翅片9,这样成品油流过热交换内管7与热交换外管8之间的环形通道时,在螺旋形热交换翅片9的作用下环绕热交换内管7的侧壁流动,增大了接触面积和流动距离,充分促进热交换。
成品油与原料热交换后,不必再保持与原料的温差,利用散热翅片10可以继续促进其散热降温,减少进灌前的需要进行的冷却能耗。而原料被成品油加热后,需要对齐利用保温套11进行继续保温,减少导热油加温的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润泽石化有限公司,未经临沂润泽石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89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婚庆彩花喷筒
- 下一篇:一种导热油冷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