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热式低压铸造保温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6998.5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2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戴耀平;陈生;章关林;田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1 | 分类号: | B22D4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32101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低压 铸造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炉,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蓄热式低压铸造保温炉。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低压铸造保温炉主要以压缩空气作为气压源,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的开合控制保温炉内的气压,进气管上设有常闭电磁阀并通过PLC等控制进气气压,出气管上设有常开电磁阀,使得在不进行铸造生产时保持炉内与炉外气压相当,避免炉内因长时间加热后压强增大而危及保温炉安全,在铸造生产时通过电磁阀关闭出气管,并设定进气气压,使保温炉内的熔液通过升液管充型到模具中,铸造完成后关闭进气管打开出气管放气。由于进入炉内的压缩空气一般为室温,而放出的气体为高温气体,为维持保温炉的熔液温度,需要对炉内的气体及熔液连续加热,浪费了很多电能,还造成铸造车间气温升高,尤其在夏天,使得车间工作环境变差,员工非常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保温炉内热空气的循环利用率的蓄热式低压铸造保温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热式低压铸造保温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进出炉气管,且所述进出炉气管上连接有外接通气管;和蓄热装置,所述蓄热装置设在所述外接通气管和所述进出炉气管之间,所述蓄热装置包括箱体和位于所述箱体内的蓄热体,所述箱体上开设有分别与所述外接通气管和所述进出炉气管相连通的加压进口和泄压出口,以使铸造充型时,压缩空气依次由所述外接通气管和所述加压进口进入所述箱体内,并推动所述箱体内的热空气依次由所述泄压出口和所述进出炉气管进入所述炉体内,并使铸造完成后泄压时,所述炉体内的热空气依次由所述进出炉气管和所述泄压出口流回至所述箱体内,并推动所述箱体内的空气依次经所述加压进口和所述外接通气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蓄热式低压铸造保温炉,包括炉体和蓄热装置,蓄热装置包括箱体和位于箱体内的蓄热体,铸造充型时,压缩空气依次由外接通气管和加压进口进入箱体内,并推动箱体内的热空气依次由泄压出口和进出炉气管进入炉体内,此时,压缩空气留在蓄热装置中,蓄热装置内的热空气进入炉体内,炉体内压力升高,铝液通过升液管压入模具中;铸造完成后泄压时,炉体内的热空气依次由进出炉气管和泄压出口流回至箱体内,并推动箱体内的在充型过程进入的压缩空气依次经加压进口和外接通气管排出,此时,高温的热空气再次充满蓄热体;下次充型时,压缩空气再次推动蓄热装置中的热空气进入炉体内,泄压时,热空气再次流回蓄热装置中,反复进行充型和泄压的过程,虽然在充型和泄压过程中,热空气不可避免的会有体积和热量的损失,但大部分热空气在蓄热体和炉体内来回反复,从而实现了大部分热空气的循环利用,一方面,由于蓄热体的保温作用,充型时进入炉体内的热空气温度较高,可降低保温炉因加热炉体内的空气而产生的能耗,另一方面,泄压时,热空气存储在蓄热体中,避免了热空气直接排入车间而造成的车间温度升高的问题,同时,热空气反复流经蓄热体,蓄热体对热空气进行连续的净化,提高了热空气的清洁度,从而保证了炉体内铝液的质量,进而保证了铸造件的质量,而且热空气反复经过蓄热体时,还可去除热空气中的水汽,进一步提高热空气的纯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次铸造充型时,由于保温炉长期未使用,蓄热装置中热空气的温度较低,但当第二次及第二次以后充型时,经过炉体加热后再次流回蓄热装置中的热空气的温度就会升高,能够达到降低保温炉加热炉体内的空气而产生的能耗的目的;为了便于更换蓄热装置,可以将蓄热装置用支架等方式安装在炉体的外侧。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蓄热式低压铸造保温炉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箱体内的蓄热体积大于或等于一次铸造所需通入所述炉体内的空气的体积。
上述实施例中,箱体内储存的热空气体积大于或等于一次铸造所需通入的空气的体积,使得铸造充型时,箱体内存储的热空气即可完全满足一次铸造所需通入炉体内的空气的量,从而尽量避免了由外接通气管通入的压缩空气进入炉体,从而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多次铸造中热空气的循环利用,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保温炉加热炉体内空气的能耗。当然,在炉体的体积、铸造件的大小不同时,完成一次铸造所需的空气的量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蓄热装置内能够储存的热空气的体积,尽量满足一次铸造所需的空气的量,但同时也要避免蓄热装置体积过大,占用大量空间,因此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蓄热装置的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69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