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减震器安装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3498.3 | 申请日: | 2015-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7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占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4/02 | 分类号: | B62D24/02;B62D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器 安装 结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减震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需求量越来越大,用户对汽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等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汽车车身的构造是整车搭载的基础,尤其是车身下体结构,对整车的NVH等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车身下体结构中,车身关键安装点的动刚度是影响车身NVH性能的决定因素,如车身前后减震器安装点就是车身的重要受力点,其动刚度的好坏影响着整车NVH的性能。因此提高减震器安装点的动刚度具有重要意义。
要想提高减震器安装点的动刚度,就得提高减震器安装板的强度。前减震器安装板主要依靠前纵梁来支撑,但现有的前减震器安装板与前纵梁之间大多依靠前轮罩进行连接,如果前减震器安装板与前轮罩或前轮罩与前纵梁的连接处强度不足,就会出现车身钣金开裂的情况;另外左右两个前减震器安装板分别位于发动机舱的左右两边,相互独立,无法进行载荷传递,导致车身前部的刚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减震器安装结构及汽车,解决现有技术中前减震器安装板的强度和刚度不足,影响整车NVH性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前减震器安装结构,包括:左前减震器安装板,左前纵梁,与所述左前减震器安装板及所述左前纵梁分别连接的左前轮罩,右前减震器安装板,右前纵梁,与所述右前减震器安装板及所述右前纵梁分别连接的右前轮罩,所述前减震器安装结构还包括:
左前轮罩加强板,所述左前轮罩加强板沿所述左前轮罩的一侧边设置于所述左前减震器安装板与所述左前纵梁之间;
右前轮罩加强板,所述右前轮罩加强板沿所述右前轮罩的一侧边设置于所述右前减震器安装板与所述右前纵梁之间;
流水槽下加强板,所述流水槽下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左前轮罩加强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前轮罩加强板连接。
其中,所述左前轮罩加强板包括:
左前轮罩加强板上板,所述左前轮罩加强板上板沿所述左前轮罩的侧边贴合设置,并与所述左前轮罩连接;
左前轮罩加强板下板,所述左前轮罩加强板下板沿所述左前轮罩的侧边贴合设置,且一端与所述左前轮罩加强板上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前纵梁连接。
其中,所述右前轮罩加强板包括:
右前轮罩加强板上板,所述右前轮罩加强板上板沿所述右前轮罩的侧边贴合设置,并与所述右前轮罩连接;
右前轮罩加强板下板,所述右前轮罩加强板下板沿所述右前轮罩的侧边贴合设置,且一端与所述右前轮罩加强板上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前纵梁连接。
其中,所述左前轮罩加强板上板与所述左前轮罩之间,以及所述左前轮罩加强板下板与所述左前纵梁之间均通过点焊连接。
其中,所述右前轮罩加强板上板与所述右前轮罩之间,以及所述右前轮罩加强板下板与所述右前纵梁之间均通过点焊连接。
其中,所述流水槽下加强板沿所述汽车的流水槽下边缘设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前减震器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减震器安装结构,在左前轮罩上和右前轮罩上分别增加了左前轮罩加强板和右前轮罩加强板,提高了左前减震器安装板与左前纵梁之间以及右前减震器安装板与右前纵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能有效防止车身钣金开裂;且通过流水槽下加强板将左右前减震器安装板连接起来,形成环形加强结构,有效提高了车身前部的刚度,使车身更加稳定,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减震器安装结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减震器安装结构未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轮罩加强板上板与前轮罩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轮罩加强板下板与前纵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左前减震器安装板,12-右前减震器安装板,21-左前轮罩,22-右前轮罩,31-左前轮罩加强板,311-左前轮罩加强板上板,312-左前轮罩加强板下板,32-右前轮罩加强板,321-右前轮罩加强板上板,322-右前轮罩加强板下板,41-左前纵梁,42-右前纵梁,5-流水槽下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34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接口测控装置
- 下一篇:工程结构风洞模型高度控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