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有效避震的新型自行车鞍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2334.2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4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凯兰德自行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2 | 分类号: | B62J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赵熠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新型 自行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车座,尤其是一种能有效避震的新型自行车鞍座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行车的作用已不仅限于一种交通工具,更衍生出很多以娱乐健身为目的的功能性自行车。由于这类自行车的消费人群更加追求在骑行过程中的骑行体验,因此这类人群往往会选择一些远离城市的长途路线和特殊路况进行骑行,针对上述人群的消费需求,骑乘人员必然对骑乘过程中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使用的自行车鞍座结构一般包括安装板和鞍座,在所述鞍座的后端部与安装板之间安装压簧,但这样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鞍座高度和骑乘习惯的限制,其中压簧的长度一般较短,因此其形变减震的范围十分有限,在一些道路坑洼或路况复杂的环境中,无法满足骑乘人员对舒适性的要求,容易产生疲劳和不适的感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提高骑乘人员舒适性的一种能有效避震的新型自行车鞍座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能有效避震的新型自行车鞍座结构,包括鞍座,该鞍座包括鞍座架,所述鞍座架的上端面外缘包裹有软质皮革,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架下端面前端部固定安装有一安装框的一侧端部,该安装框向鞍座架后端部延伸与鞍座架后端部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框的另一侧端部与鞍座架后端部相对位位置的两侧分别制出一嵌装环,该两嵌装环内分别嵌装一隔板,所述两隔板的内缘分别穿装一立柱,该两立柱的上端部均与所述鞍座架的下端面相固装,所述鞍座架下端面与隔板上端面之间的两立柱上端外侧均套装有一压簧,所述两立柱的下端部活动安装有螺帽,所述螺帽与隔板下端面之间的两立柱外侧分别套装一拉簧。
而且,所述两立柱的下端部外缘制有与螺帽相啮合的螺纹,该螺帽上方的两立柱外缘分别套装一挡板,所述挡板的上端面与隔板的下端面分别连接所述拉簧的两侧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框配合隔板和立柱,使得安装框与鞍座架的后端部相互独立,立柱与隔板相配合限制了鞍座架水平方向上与安装框的相对位移,立柱和隔板配合拉簧,压簧在鞍座高度不变且符合骑乘习惯的前提下,提升了安装框和鞍座之间相对位移的空间,增加了鞍座的避震范围,拉簧和压簧相配合在使用过程中使得隔板的复位过程双向受力,提高了鞍座的复位能力,提升了骑乘人员骑乘过程中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鞍座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能有效避震的新型自行车鞍座结构,包括鞍座2,该鞍座包括鞍座架11,所述鞍座架的上端面外缘包裹有软质皮革12,本实用新型创新在于,所述鞍座架下端面前端部固定安装有一安装框1的一侧端部,该安装框向鞍座架后端部延伸与鞍座架后端部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框的另一侧端部与鞍座架后端部相对位位置的两侧分别制出一嵌装环14,该两嵌装环内分别嵌装一隔板5,所述两隔板的内缘分别穿装一立柱4,该两立柱的上端部均与所述鞍座架的下端面制出的固定台13相固装,所述鞍座架下端面与隔板上端面之间的两立柱上端外侧均套装有一压簧3,所述两立柱的下端部活动安装有螺帽8,所述螺帽与隔板下端面之间的两立柱外侧分别套装一拉簧6。所述安装架中部内缘嵌装有座管架9用于与自行车座管10安装。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拉簧的有效使用,所述两立柱的下端部外缘制有与螺帽相啮合的螺纹,该螺帽上方的两立柱外缘分别套装一挡板7,所述挡板的上端面与隔板的下端面分别连接所述拉簧的两侧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当骑乘路况过于颠簸时,骑乘人员向鞍座后端部施力,鞍座后端部相对于安装框向下移动,套装在隔板内的立柱沿隔板向下延伸,从而带动隔板上端面的压簧压缩,隔板下端面的拉簧拉伸分别发生弹性形变,之后在压簧和拉簧的复位过程中,推动鞍座向上移动恢复压簧和拉簧的形状,完成避震过程。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框配合隔板和立柱,使得安装框与鞍座架的后端部相互独立,立柱与隔板相配合限制了鞍座架水平方向上与安装框的相对位移,立柱和隔板配合拉簧,压簧在鞍座高度不变且符合骑乘习惯的前提下,提升了安装框和鞍座之间相对位移的空间,增加了鞍座的避震范围,拉簧和压簧相配合在使用过程中使得隔板的复位过程双向受力,提高了鞍座的复位能力,提升了骑乘人员骑乘过程中的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凯兰德自行车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凯兰德自行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2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搁脚板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回收的工艺小车循环运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