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制钻骨深度的关节突钻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21775.0 | 申请日: | 2015-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3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为;王亚朋;申勇;丁文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为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自***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深度 关节 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控制钻骨深度的关节突钻骨器。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是脊柱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至椎管,刺激、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腿痛、麻木等为主的病症。患者疼痛往往比较剧烈,无法行走,严重影响生活。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且存在术后长期腰部不适及复发率高等不良反应。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人心,椎间孔镜技术应运而生。凭借着适应症广、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显著优点,椎间孔镜得到迅速的普及和发展。
椎间孔镜于1999年由美国AnthonyYeung教授首创(杨氏技术),并在2002年德国脊柱外科学会由ThomasHoogland教授在杨氏技术基础上予以发展,目前创新的Tessys技术得到脊柱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同。其操作的基本原理是经皮穿刺通过椎间孔的安全三角区植入工作套管(通过植入工作套管可形成工作通道),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利用内窥镜和与之配套的髓核摘除器械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以解除神经根的压力。该技术目前不仅治疗椎间盘突出,还大量用于各类骨性狭窄、老年性退变的治疗,在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疗效确切。目前国际脊柱微创外科领域已经公认椎间孔镜在此领域的主导。
椎间孔镜手术要想得到顺利实施,工作套管的准确植入是关键。由于工作套管要通过椎间孔这一狭窄通道植入到椎管内,因此,对于患者具有腰椎先天发育异常或退变增生等的情形,很容易由关节突处的异常骨质对手术入路形成阻挡,导致工作套管无法植入至正确位置而失败。传统方法中,在椎间孔处插入钻骨器可以磨除关节突处的部分异常骨质,但是,由于器械设计的局限性,钻骨器在磨除关节突处的异常骨质时,如果磨除深度过深,钻骨器端部进入椎管,很容易损伤到硬膜囊及神经根,因此钻骨时难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即现有方法无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磨除异常骨质,无法为内窥镜提供足够的可视角度,进而使术中能够摘除的病变椎间盘受限,影响手术疗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控制钻骨深度的关节突钻骨器,以解决传统钻骨器无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磨除关节突处异常骨质,进而影响手术治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控制钻骨深度的关节突钻骨器,包括定位套管和磨骨钻;
所述磨骨钻是在圆柱形的直柄钻杆的上端接有操作手柄,在所述钻杆的下端设有钻头,在与操作手柄相邻的所述钻杆上设有一段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大径大于所述钻杆的直径,在所述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
所述定位套管是在套管本体中开有轴向贯通的、用以穿插磨骨钻钻杆的圆柱形通道,所述通道的直径大于所述钻杆的直径而小于钻杆螺纹段的螺纹大径,在所述通道的上端设有一段可容纳钻杆螺纹段的扩口段;所述套管本体的下端设有可骑跨在关节突上的广口匙槽或广口支架;所述套管本体的长度等于或相当于所述钻杆的非螺纹段的长度。
所述钻头为麻花钻、扁钻,或是端面有圆环锯齿的环锯。
所述通道的扩口段为光孔段或是内螺纹段,内螺纹段上的螺纹与钻杆螺纹段的螺纹相匹配。
在所述钻杆的螺纹段上还接有对所述限位螺母进行锁定的锁母。
在所述磨骨钻上开有轴向贯通的导丝穿接孔。
在所述操作手柄上设有卡槽和弹性卡接机构,在所述钻杆的上端设有卡体,所述卡体卡接在所述卡槽中,并由所述弹性卡接机构卡接固定。
在套管本体的上端设有把持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为,未经张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17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尿管疏通器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测探型安全线锯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