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除尘装置以及包含其的同心圆筒形立式湿电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8043.6 | 申请日: | 2015-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9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蔡耀春;黄丽;王洪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迅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16 | 分类号: | B03C3/16;B03C3/34;B03C3/49;B03C3/41;B03C3/66;B03C3/78;B03C3/3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李志民 |
地址: | 050024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装置 以及 包含 同心 圆筒 立式 电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除尘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除尘装置以及包含其的同心圆筒形立式湿电除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部分电厂以及一些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将气体进行除尘,现在市场上的除尘设备能达到粉尘排放50-100mg/Nm3的标准,但是新的环境保护法要求比较严格,要求需要达到30mg/Nm3,京津冀更是提出要求“超低排放”,将标准定为5mg/Nm3;这就需要一种除尘效率高,能满足新标准排放量的除尘设备。目前的除尘器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湿式静电除尘器(201310524734.5),存在除尘设备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除尘效率低等不足之处,这无疑在使用时增大了使用成本,给企业增加了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方面提供一种除尘效率高,占用空间小的电除尘装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除去气体中微尘,除尘效果满足新的排放标准,并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的同心圆筒形立式湿电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除尘装置,其包括一个以上的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包括集尘极筒和设置在集尘极筒内部或外部的电晕极。
作为优选的,所述集尘极筒为圆筒形,所述电晕极包括圆周排布的电晕线。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集尘极筒沿直径方向的横截面与电晕极沿直径方向的横截面为同心圆;所述电晕线为星形电晕线。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晕极的下端设置有重锤。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与电晕极相连的120KV超高压电源发生器。
作为优选的,所述除尘单元相互之间呈相互套装式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含所述电除尘装置的同心圆筒形立式湿电除尘器,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除尘装置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并且位于电除尘装置上方的喷淋装置;所述壳体下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杂质排出口。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出气口处的除雾器和设置在壳体内部气体分布栅,所述气体分布栅位于进气口上方的。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除尘装置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壳体内部,所述电晕极与壳体相连处设置有绝缘子。
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所述电除尘装置采用集尘极筒和电晕极相配合的方式进行除尘,集尘极筒相对于传统的集尘管或集尘板减少了占地空间,电晕极与集尘极筒相结合的方式使得除尘效率更高。
2.集尘极筒沿直径方向的横截面与电晕极沿直径方向的横截面为同心圆,这种结构有助于电晕极均匀放电,使得电晕线的放电效果能够均匀的布满集尘极筒和电晕极之间的空间,有利于气体电离产生电子,并且提高电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集尘极筒的集尘效果。
3.电晕线采用的星形电晕线,这种电晕线的放电效果更好,可以节省电能,并且配合集尘极筒使用,有助于增强除尘效果。
除尘单元与除尘单元相互之间呈套装式设置,这种结构可以节省空间,增强集尘效果,并且使得整个集尘极筒的两面都有集尘效果,增加了集尘极筒的利用率,减小了整个装置的占地空间。
5.采用120KV高压电源发生器给电晕极供电,120KV超高压电源发生器产生的超高压电晕更有利于气体中的微尘附着在集尘极筒上,使得气体的纯净度更高。
6.本实用新型同心圆筒形立式湿电除尘器可将通过塔内的气体中的微尘吸附在电除尘装置内;喷淋装置可将吸附在集尘极筒上的微尘冲掉,被冲掉的微尘从泥浆排出口排出,排出的泥浆等废弃物排到综合沉淀池,没有二次污染物排出。
7.除雾器可防止经过同心圆筒形立式湿电除尘器排出的气体湿度过高,腐蚀烟囱。
8.气体分布栅可以使得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相对均匀的向同心圆筒形立式湿电除尘器内部运动,防止因气流不均造成的除尘效果下降的现象。
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除尘效率高,适用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心圆筒形立式湿电除尘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晕极设置在集尘极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晕极设置在集尘极筒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1A-A向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迅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河北迅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80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状态监测与救援辅助信号远程传输装置
- 下一篇: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