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管材的矫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65557.X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4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孟令启;杜小明;蒋波;李春生;丘晓霞;张康康;宫传贺;倪进平;程华鑫;杨怀志;王恒;王枚瑞;程玲玲;张浩;王少杰;李乾坤;方婷;马恩来;汪张煜;钮市伟;陈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令启 |
主分类号: | B21D3/02 | 分类号: | B21D3/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管材 矫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矫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管材的矫直装置。
背景技术
矫直机的种类很多,现在市场上主要使用的有压力矫直机、拉伸矫直机、拉弯矫直机和辊式矫直机。
由于管材在生产时,通常存在弯曲,需要对弯曲部分进行矫直处理,以保证管材的直线度要求,现阶段一般使用辊式矫直机对管材进行矫直,管材矫直机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钢管的最终质量。
管材矫直机是通过矫直辊对管材进行挤压使其改变直线度而达到矫直目的的。现有技术中的管材矫直机,包括机身和矫直机构,所述矫直机构包括两列矫直辊,两列矫直辊之间留有可容纳管材穿过的空腔,所述矫直辊的辊轴两端固定设置在机身上,两列矫直辊以夹持的方式贴在管材上,辊子的位置与被矫直制品运动方向成某种角度,其中一列为主动辊,由电动机带动作同方向旋转,另一列为从动辊,管材从空腔一端送入,从另一端离开,管材在直线运动过程中,被矫直辊挤压矫直。现阶段所使用的管材矫直机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于:管材矫直机的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距离调节不便,矫直精度与管材的合格率不高,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无法与管材生产线相配合进行在线产品矫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阶段管材矫直机的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距离调节不便,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管材的矫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管材的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通过一组支撑柱连接支撑板,在所述底板上连接至少一个下底座,在所述下底座上转动配合下矫直辊,在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转轴驱动连接相应所述的下矫直辊;
在所述支撑板的下侧面连接至少一个上底座,在所述上底座上转动配合上矫直辊,在所述底板的一侧还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转轴驱动连接相应所述的上矫直辊,上矫直辊与所述下矫直辊对应配合;
在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通过传动装置连接相应所述的上底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相对应所述的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交错设置,且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的轴线夹角为30度-75度。
所述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的轴线夹角为60度。
所述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的结构相同,它们均包括辊轴,在所述辊轴上套接固定一个辊套,所述辊轴的两侧转动连接在相应的下底座或上底座上,辊轴的一侧还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相应的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
所述辊套为通筒结构,在辊套的外侧面设有环形的腰型槽。
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第三减速器连接传动装置,在所述第三减速器上还设有调节手轮。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连接所述上底座的丝杆螺母,在丝杆螺母内配合连接丝杆,丝杆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丝杆通过连杆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采用旋转反弯矫直原理,对圆管材进行矫直,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的轴线夹角为60度的设计为两辊夹角的最佳值,在对管材进行矫直时,管材在直线移动的同时,能够自传,使得管材表面受力均匀,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之间的间距能够自由调节,矫直效果好,同时本装置能同时设置多对上矫直辊和下矫直辊,实现了不同管径的管材同步矫直,通用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矫直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装置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管材的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位方形板状结构,在所述底板1上通过四个支撑柱2连接支撑板3,在所述底板1上连接三个并排设置的下底座4,所述下底座4包括一个连接杆,在连接杆的一端设有连接在底板1上的法兰,在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一个U型板,在U型板内转动配合下矫直辊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令启,未经孟令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55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光学操纵杆中错位补偿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层级式感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