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渗漏缝防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52340.5 | 申请日: | 201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1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孙勇;葛传志;贾永芳;费国胜;郑立新;唐俊;陈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贺元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渗漏 防冻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内的辅助排水设施,具体是一种隧道渗漏缝防冻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基于隧道的建设形式,隧道渗漏水现象是影响隧道建设和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甚至有“十隧九漏”之说。
隧道内的渗漏水会侵蚀、影响隧道内的设施正常运营,而且易诱发安全事故,这尤其在隧道内积水或寒冷环境下渗漏水结冰现象上更为直接。据统计,隧道内近30%的渗漏水发生在隧道内的变形缝位置,也就是说,变形缝是隧道防水的薄弱环节,整治难度比较大。
隧道内的变形缝是由于结构两侧不同刚度、不均匀受力以及考虑到混凝土结构膨胀收缩而设置的允许变形的结构缝隙。变形缝的防水结构是根据隧道变形缝处的水压、水质、工程埋深、环境温度、变形量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其虽能使变形缝处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但设计过程系统而复杂,防水效果相对有限,若无辅助的排水系统,一般的变形缝处依旧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渗漏水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隧道变形缝的特殊性、以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对隧道渗漏缝处的渗漏水形成有效地引导排流、又能可靠地杜绝其结冰的隧道渗漏缝防冻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渗漏缝防冻系统,所述防冻系统主要由导流罩、油箱、加热器、油泵、温度传感器、循环导油管和控制电路组成;所述导流罩沿着隧道内的渗漏缝走向布置,导流罩接入隧道内的排水系统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导流罩的覆盖空间内;所述油箱内盛装有导热油,所述加热器和油泵安装在油箱内,加热器和油泵通过控制电路接入电源;所述循环导油管沿着导流罩布置,循环导油管的两端分别接入油箱内,且循环导油管的一端与油泵的出油口衔接;所述控制电路主要由温度控制电路和交流控制电路组成,所述温度控制电路用于设定加热器和油泵的启动、停机触发信号,并接收温度传感器传来的温度实时变化信号,当温度实时变化信号达到温度控制电路内所设定的触发信号时,温度控制电路向交流控制电路输出控制电平,所述交流控制电路在接收到控制电平后对加热器和油泵分别进行对应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罩上包覆有保温层。再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罩的截面呈V形、U形或W形结构。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罩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隧道壁上,导流罩的端部接入隧道内的排水系统中。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多个,它们分散在导流罩所覆盖空间的不同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上述防冻系统针对隧道渗漏缝(包括但不限于变形缝)的渗漏水现象而设计,其以简单结构有效地实现了对隧道渗漏缝处的渗漏水引导排流,也可靠地杜绝了隧道渗漏缝处的渗漏水在寒冷环境下的结冰,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2.上述防冻系统的导流罩结构(包括其包覆的保温层和截面结构),既有效的减缓了导流罩覆盖空间内的温度热量散失,提高了节能效果,又能对渗漏缝处的渗漏水形成可靠地汇集并导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控制电路框图。
图4是图3中的温度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5是图4中的TC621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隧道工程内的渗漏缝处用的辅助排水设施-防冻系统2。该防冻系统2主要由导流罩21、油箱22、加热器23、油泵24、温度传感器25、循环导油管26和控制电路组成。现就它们的结构、以及相互对应关系作如下的详细说明。
导流罩21为凹槽状结构,其横截面呈平底的V形状结构(当然,也可以是U形状或W形状结构,但是:U形状结构的导流罩对渗漏水的汇集不及V形状的导流罩;W形状结构的导流罩易形成热量散失)。在前述导流罩21上包覆有一层保温层27,该保温层27采用硅酸盐或橡塑等材料制成,黏贴于导流罩21的外表面上。导流罩21沿着隧道1内的渗漏缝(例如变形缝)的走向布置,导流罩21两侧的外折边通过若干紧固螺栓28(例如膨胀螺栓等)固定在隧道壁上,使导流罩21和渗漏缝之间形成相对密封的、弯曲(顺着走向)的空间,该空间应该容纳的下循环导油管26(并排回路的两根);导流罩21的两端直接或间接(通过中间导流槽或导流管)接入隧道1内的排水系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523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燃料
- 下一篇:应用于膨润土溶液的复合降粘剂及其降粘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