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攀爬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6042.0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5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史朋要;徐丽;谢涛;翟春悦;李雨豪;王俊敏;姜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57/024 | 分类号: | B62D57/024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攀爬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在墙壁上行走的攀爬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近代电子技术与传统机械结构学相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结构学、信息科学和传感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性的高科技产物,也是一种仿人操作、高速运行、重复操作及精度较高的自动化设备。随着现有科技的发展,攀爬机器人已逐渐应用于建筑、消防、石化等行业,同时,现有城市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室外清洗和维护工作如果紧靠人工作业,其工作效率很低,而且其工作人员稍有不慎将可能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同时,高层建筑自身也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火情将难以掌控,因此,攀爬机器人的研制是符合当代实际和现实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行走稳定、可在墙壁上行走的攀爬机器人。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攀爬机器人,包括主体框架、设置于主体框架四个角处的行走机构,每个行走机构包括固定于主体框架上的行走驱动电机、与该行走驱动电机上的驱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铰接于主体框架上的从动杆和主动力杆,还包括动力传输杆,所述动力传输杆的一端固定于从动齿轮的中心,其另一端与所述主动力杆固定连接;还包括支撑杆,所述主动力杆和从动杆的外端部均与支撑杆铰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前端部还设置有吸盘,所述吸盘与主体框架上的负压泵对应连通。
优选的,在所述主动力杆的内部还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的开口设置于所述主动力杆前端部,每个行走机构还包括转弯单元,所述转弯单元包括内嵌于通道内部、且可在通道内往复运动的伸缩杆,所述主动力杆经由伸缩杆的前端与支撑杆铰接;在所述主动力杆前端部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板,并在两个支撑板上均开设有安装口,在两个支撑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并在该第一驱动齿轮的安装口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转弯单元还包括螺杆,所述螺杆贯穿所述支撑板上的安装口和第一驱动齿轮的安装口,且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经由所述螺杆设置于两个安装口之间;所述转弯单元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转动的转弯电机,所述转弯电机固定于所述主动力杆上;所述转弯电机经由该转弯电机输出轴上的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啮合,位于支撑杆一侧的螺杆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杆铰接;
优选的,在所述支撑杆的前端部设置有吸盘安装口,在所述吸盘的上端设置有与吸盘的吸气口对应连通的刚性导气管,在所述刚性导气管上还设置有轴承,所述刚性导气管经由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吸盘安装口内。
优选的,每个行走机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主动力杆、从动杆均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行走驱动电机、从动齿轮均对应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在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的传动轴,所述连接件经由其两端的传动轴铰接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在所述传动轴的端部设置有转动齿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齿轮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上的第二驱动齿轮与所述转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负压泵为两个,位于对角线上的两个吸盘与其中一个负压泵对应连接,剩余两个吸盘与另一个负压泵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道的截面为矩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主体框架呈板状“王”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负压泵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动力传输杆的对应端部固定于所述主动力杆的中间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适应性强,可应用于高层墙面工作,代替人类进行高空工作。
2.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在其上安装相应的机械手臂等辅助装置,以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应用前景广泛。
3.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其他优点,将在实施例中同所对应的结构一并提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状态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状态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行走机构主要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行走机构主要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主动力杆主要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主动力杆、吸盘相互设置关节、及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主体框架;102、103.负压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工学院,未经南昌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6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堆高车
- 下一篇:数据仓库中的维度处理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