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隧道仰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0507.X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1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薛晓辉;宿钟鸣;侯豪斌;李永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8;E21D20/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余晓雪;王敏锋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隧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隧道仰拱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网建设的不断完善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高速公路逐渐向崇山峻岭地区迈进,穿越高地应力、软弱破碎围岩、膨胀土、黄土地层等特殊地质条件的隧道越来越多,给我国隧道设计、施工、运营、养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地应力围岩隧道由于其围岩结构应力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应力释放率较大,水平挤压变形严重,若仰拱结构型式不合理,极易发生衬砌开裂、基底失稳等病害;另一方面,软弱破碎围岩、黄土地层自承能力较差,局部含水量较高,极易发生围岩失稳,同时,软岩、膨胀土地层中常含有膨胀性矿物成分,在遇水条件下发生膨压效应,极易导致隧道衬砌开裂、基底失稳等病害,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及运营的安全性。
对于上述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传统仰拱结构采用布设钢拱架、浇筑混凝土、回填片石混凝土等结构型式,且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刚度,强调支护的及时性;然而,该仰拱结构整体强度不高,无法承受较大的水平挤压力,极易导致衬砌开裂、基底失稳等病害,已不能适应现代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新型隧道仰拱结构型式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隧道基底整体稳定性的新型隧道仰拱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隧道仰拱结构,包括喷射混凝土、工字钢拱架、第一层主筋、第二层主筋、纵向连接筋、箍筋、片石混凝土、工字钢、混凝土基层和路面结构层,所述喷射混凝土呈中部弧形凹陷形状,所述工字钢拱架铺设于喷射混凝土上方,所述工字钢拱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锁脚锚杆;所述工字钢拱架的上方依次设有第一层主筋和第二层主筋,在所述第一层主筋和第二层主筋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纵向连接筋和若干个箍筋,所述第一层主筋、第二层主筋、所有的纵向连接筋、所有的箍筋共同构成模筑钢筋混凝土仰拱;所述模筑钢筋混凝土仰拱上方填充片石混凝土,所述片石混凝土上设置所述工字钢,工字钢的两端端部分别对应与工字钢拱架的两端端部焊接;所述工字钢上方依次铺设所述混凝土基层和路面结构层。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锁脚锚杆为中空注浆锚杆,其长度为4m,直径宜为28mm;所述工字钢拱架的两端端部均分别设有两根锁脚锚杆。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层主筋和第二层主筋两层之间的间距为50cm,第一层主筋、第二层主筋通过纵向连接筋、箍筋固定连接并浇注混凝土共同构成厚度为60cm的模筑钢筋混凝土仰拱。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一层主筋和第二层主筋结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层主筋和第二层主筋均采用Φ22钢筋制造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工字钢沿隧道方向的间距为50cm。
作为优选,所述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为25cm。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片石混凝土技术方案是:所述片石混凝土由水泥、砂、碎石、片石混合配制而成,其中片石含量在20%~30%之间,所述片石混凝土的厚度大于15cm。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步骤简单,所需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力学性能较好,其通过设置锁脚锚杆有效提高了仰拱结构的水平承载力,有效控制了仰拱结构水平方向的变形。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回填片石混凝土上设置工字钢,使其两端与工字钢拱架进行焊接,从而极大的提高了隧道仰拱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且增强了混凝土基层的强度,有效避免了基底隆起病害。
(3)本实用新型可较好的适用于高地应力、软弱破碎围岩、膨胀土、黄土地层隧道中,有效防止其衬砌开裂、基底失稳、局部塌方等病害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模筑钢筋混凝土仰拱的钢筋布设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喷射混凝土,2-工字钢拱架,3-锁脚锚杆,4-第一层主筋,5-第二层主筋,6-纵向连接筋,7-箍筋,8-片石混凝土,9-工字钢,10-混凝土基层,11-路面结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未经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05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倒吸装置
- 下一篇:高尔夫球袋的头框与枢接脚的组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