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椎弓根通道体外定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8535.8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0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董晓俊;张汉庆;徐平;余涛;马丽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冬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地址: | 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椎弓根 通道 体外 定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椎弓根穿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椎弓根通道体外定位器。
背景技术
随着脊柱微创手术不断发展,占比从十年前10%发展到目前的48%,且有超过脊柱开放性手术的趋势,目前全国几乎所有三甲医院都在开展脊柱微创手术,市场应用范围广阔、效益明显,微创手术概念深入人心,将吸引更多的患者选择此类手术方案。常见的脊柱微创手术有: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椎间盘镜、椎间孔镜等,都需要术前、术中定位准确后再经皮穿刺椎弓根通道。传统的定位采用克氏针、注射器针头或方格透明塑料纸平放在术区皮肤表面,在C臂X光机下进行平面定位,反复调试、耗时长(约20分钟,占总手术1/3)、放射污染重,属于二维平面定位而不是空间定位,是带有“盲目”的定位方法;现代的“电子探针”技术,探针经过计算机注册后由计算机开展三维手术导航系统,导航形象直观,但仍需要多次模拟穿刺进行调试,直到定位准确,可提高手术安全性但需反复调试、耗时长,且设备价格昂贵,推广困难,全国能开展的医院屈指可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椎弓根通道体外定位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椎弓根通道体外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有纵向调节杆和固定杆的矩形可折叠框架底座,所述纵向调节杆有两个且每个纵向调节杆上均套接有两个三维定位架,所述三维定位架包括一端套接在纵向调节杆上的滑动杆、倒T型横向调节杆、一端与倒T型横向调节杆铰接的夹持器连接杆、夹持器,所述滑动杆沿横向设有供倒T型横向调节杆滑动的滑动槽,所述夹持器的一端与夹持器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夹持器一端的端面沿周向设有角刻度,所述倒T型横向调节杆和夹持器的铰接处设有角刻度。
所述纵向调节杆上设有刻度。
所述滑动杆上设有刻度。
所述固定杆的固定面设有与人体符合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用时短、射线污染少、空间立体定位准确,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射线污染,更容易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接受,这样不仅节约了人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三维定位架与纵向调节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滑动杆、倒T型横向调节杆和夹持器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夹持器连接杆和夹持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夹持器一端的端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A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种椎弓根通道体外定位器,它包括设有纵向调节杆11和固定杆12的矩形可折叠框架底座1,纵向调节杆11有两个且每个纵向调节杆11上均套接有两个三维定位架2,三维定位架2包括一端套接在纵向调节杆11上的滑动杆21、倒T型横向调节杆22、一端与倒T型横向调节杆22铰接的夹持器连接杆23、夹持器24,滑动杆21沿横向设有供倒T型横向调节杆22滑动的滑动槽211,夹持器24的一端与夹持器连接杆23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夹持器24一端的端面241沿周向设有角刻度,倒T型横向调节杆22和夹持器23的铰接处设有角刻度,纵向调节杆11上设有刻度,滑动杆21上设有刻度,固定杆12的固定面设有与人体符合的凹槽121。
使用时,具体步骤如下:1、在CT扫描图像编辑软件中直接测量出相关参数;2、患者取俯卧位,腰背平直,无菌消毒铺巾,暴露目标椎体及上下邻近椎体;3、将本实用新型消毒后放置脊柱腰段至居中,凹槽121贴合人体,将穿刺套管固定在夹持器24内,根据已设好的尺寸对照刻度调整纵向调节杆11和倒T型横向调节杆22,使竖直的穿刺套管在X线下投射点与“猫眼”吻合,定位出穿刺点;4、无菌薄膜粘贴固定,穿刺套管底端接触椎旁皮肤;调节倒T型横向调节杆22与夹持器连接杆23的角度(角度已计算好),转动调节夹持器24的角度(角度已计算好),穿刺针从套管中穿刺,再松开夹持器,穿刺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冬,未经李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85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连接器组件
- 下一篇:一种Z型结构便携式即时卫星通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