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油轨隔热垫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7855.1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3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唐臣;江伟忠;陈友兰;张帆;秦春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06 | 分类号: | B32B17/06;B32B17/10;B32B17/02;B32B27/42;F02B77/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隔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油轨隔热垫。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油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保护油轨旁边其他零件的使用安全性,往往需要对油轨进行隔热,阻绝油轨上热量的传递以避免损坏其他部件,同时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油轨中油的持续流动会产生噪声,为了不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现有技术采用隔热垫进行阻隔。
现有的隔热垫中多采用玻璃棉,玻璃棉具有成型好、体积密度小、热导率低、保温绝热、耐腐蚀以及化学性能稳定的特性,是良好的隔热材料,但是在需要进行降噪的使用中,玻璃棉的效果不太理想。
可见,如何全面阻隔油轨热量的辐射传导以及对油轨进行降噪,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油轨隔热垫,以全面阻隔油轨热量的辐射传导以及对油轨进行降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油轨隔热垫,用于汽车油轨的隔热以及降噪,包括相互接触的三聚氰胺泡沫层和玻璃棉层,且所述汽车油轨隔热垫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三聚氰胺泡沫层和所述玻璃棉层相接触的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其中,
与所述玻璃棉层相接触的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用于与所述汽车油轨紧密贴合。
优选的,上述汽车油轨隔热垫中,所述三聚氰胺泡沫层与所述玻璃棉层的厚度比值为2-2.5。
优选的,上述汽车油轨隔热垫中,所述汽车油轨隔热垫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汽车油轨隔热垫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油轨。
优选的,上述汽车油轨隔热垫中,所述螺纹孔的数量至少为2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油轨隔热垫中,三聚氰胺泡沫层由三聚氰胺泡沫制成,三聚氰胺泡沫由三维网状开孔结构构成,声波能方便而有效地进入泡体的深层,转变为网格的震动而被消耗和吸收,同时能有效地消除反射波,能够有效的吸收汽车油轨的噪音,并且三聚氰胺泡沫的三维网状结构能够对空气的对流传热得到有效的阻止具有出色的隔热效果,同时三聚氰胺泡沫质轻易加工,有利于汽车油轨隔热垫的加工以及使用;玻璃棉层由玻璃棉制成,玻璃棉为玻璃纤维形成棉状的材料,具有体积密度小、热导率低、绝热耐腐蚀以及化学性能稳定的特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吸音降噪的特性,三聚氰胺泡沫层和玻璃棉层的使用充分保证汽车油轨隔热垫的全面阻隔油轨热量的辐射传导以及对油轨进行降噪。三聚氰胺泡沫层和玻璃棉层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保证汽车油轨隔热垫的牢固性。在三聚氰胺泡沫层的外侧包覆第一无纺布层,在玻璃棉层的外侧包覆第二无纺布层,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分别与三聚氰胺泡沫层和玻璃棉层粘合在一起,用于固定、包裹三聚氰胺泡沫层和玻璃棉层,有利于保持汽车油轨隔热垫被加工后的形状,避免发生形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油轨隔热垫的截面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第一无纺布层,2-三聚氰胺泡沫层,3-玻璃棉层,4-第二无纺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油轨隔热垫,全面阻隔油轨热量的辐射传导以及对油轨进行降噪。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附图1,该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汽车油轨隔热垫的断面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油轨隔热垫,主要是由三聚氰胺泡沫层2和玻璃棉层3组成,三聚氰胺泡沫层2和玻璃棉层3紧密接触并固合为一体,贴合在一起的三聚氰胺泡沫层2和玻璃棉层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无纺布层1和第二无纺布层4。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无纺布层4与汽车油轨紧密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78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医用闪光面料
- 下一篇:绿板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