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全液压湿式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7555.3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5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顾荣邦;顾全;陈浩;叶敬波;殷亮;金光;朱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驰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1/10 | 分类号: | B60T11/10;B60T7/10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陈臣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爆 柴油机 无轨 胶轮 液压 制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液压湿式制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全液压湿式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在煤矿辅助运输中的普及运用,煤矿对防爆无轨胶轮车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动系统作为防爆胶轮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可靠性能优良对整车的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的干式制动由于摩擦产生的火花和高温为煤矿安全带来诸多隐患,而采用湿式多盘制动器和全液压制动系统能够满足井下防爆胶轮车对制动系统特殊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全液压湿式制动系统,其目的在于:增加制动容量,提高制动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全液压湿式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油器、齿轮泵、溢流阀、充液阀、蓄能器、压力表、中央湿式驻车制动器、驻车制动阀、脚制动阀、轮边湿式多盘制动器、抱死解除手压阀,所述齿轮泵出油口与充液阀连接,充液阀出口分别通过驻车制动阀和脚制动阀与蓄能器中央湿式驻车制动器和轮边湿式多盘制动器连接,在充液阀出口处连接有蓄能器和压力表,所述充液阀与脚制动阀之间还设置有抱死解除手压阀,所述齿轮泵出口与溢流阀连接,其间连接有供调节溢流阀出口压力用的压力表。
所述齿轮泵进口连接滤油器。
所述轮边湿式多盘制动器包括:静壳、压盘、轮胎螺栓、半轴、动壳、刚片、铜基摩擦片、活塞、蝶形压紧弹簧。
中央湿式驻车制动器包括:连接法兰、壳体、活塞、压盘、钢片、铜基摩擦片、轴、蝶形弹簧、制动支架。
所述充液阀与蓄能器和调节阀或者其他液压元件组合使用;充液阀根据需要及预设充液速度和最大压力,通过开式回路为蓄能器供油,当蓄能器压力达到上限时,充液阀将自动停止充液;当蓄能器压力达到下限时,充液阀从开式的主液压系统中分流少量油液给蓄能器充液。
所述脚制动阀为双路全液压动力制动阀,为调节阀中的一类,一个阀上有两个独立的压力输出口,可以独立实施前后制动,一旦制动系统的一部分出现问题,该阀的另一部分可以继续正常工作,该阀与相应规格尺寸的蓄能器和蓄能器充液阀配合使用,双路调节制动阀可以在各种开式液压回路,闭式液压回路和负荷传感液压回路里提供正常制动和失去动力时的紧急制动。
所述抱死解除手压阀安装在液压系统上,手动提供液体流量的装置,当发动机失去动力,蓄能器压力耗尽后,此时整车处于制动状态无法移动,使用此抱死解除手压阀可以临时解除车辆制动,移动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干式和湿式制动都是利用摩擦原理进行制动的,通过制动器把机械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消耗掉。所以对于制动器来说散热的好与差对制动器的制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湿式多片式制动器区别干式制动器的根本之处是湿式制动器采用封闭式的结构,摩擦片工作在浸油封闭环境中,制动时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由制动器的结构元件吸收,而大部分则被冷却液带走。而干式制动都是利用自然的通风冷却,冷却效果差,摩擦衬片受热后的热稳定性受影响,制动热衰退明显。
干式制动器的尺寸受限于轮胎钢圈的轴向尺寸和内径,难于增加摩擦作用面积,而湿式多片制动器属于全盘是制动器,很容易增加摩擦面积,制动转矩容量明显高于干式制动器。
在制动稳定性方面,湿式优于干式。湿式制动器耐高温,散热好,磨损少,人稳定性和制动性能好。
湿式制动器密封性好,抗污染能力强,结构刚度较大,衬片磨损均匀,制动效能高。采用多片组合的方式就可以以较小的单位油压来推动活塞以获得所需的总压力,所以压紧力可适当减小,同时驱动元件承受的压力降低,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长,湿式制动器工作时,制动摩擦片浸泡在封闭的冷却油内,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油的剪切作用传递转矩来代替摩擦材料的直接接触,这样不仅制动过程较为平顺,制动性能比较稳定,且磨损大为减少,具有较高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制动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上中央湿式驻车制动器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上轮边湿式多盘制动器结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驰车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驰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75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