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端子的接触时序确保供电稳定与安全的电源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1982.0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7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宋岱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652;H01R1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端子 接触 时序 确保 供电 稳定 安全 电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端子的接触时序确保供电稳定与安全的电源连接器,尤指将侦测端子的位置设计在二组电源端子的相对后方,使一插头与一插座相互插接时,必须完全插入至底,才会触发侦测端子,进而开始供电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种电子装置的功能也愈发齐全与繁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例如:笔记本电脑、影音放映机、智能型手机等,由于这些电子装置大多需外接电力,才能长时间持续运作,因此,这些电子装置必须配置有电源连接器,以能与另一电源连接器(如:电源线插头)相电气连接,并顺利地接收电力。
兹针对现有的电源连接器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为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上的电源连接器1,该电源连接器1为“插座”样式,包括一绝缘座体11、多支电源端子13及一外壳15,其中,该绝缘座体11的一端凹设有一容置空间110,该容置空间110的构型为一圆柱形槽孔,这些电源端子13设在该容置空间110中,且彼此相隔一间距,该外壳15则嵌卡至该绝缘座体11的外侧,如此,当另一电源连接器插接至该电源连接器1时,这些电源端子13会与该另一电源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相接触,以传输电力。
前述“圆柱形槽孔”的电源连接器为现今业界的主流形式,但随着近年来电子装置“轻薄短小”的市场导向,“圆柱形槽孔”的电源连接器已难以符合业者的设计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电子装置不仅要求“轻薄短小”,且功能又日益复杂,故所需的驱动电力也逐渐提高,意即,业者必须提高电源连接器内的电源端子数量,或增加电源端子的截面积,始能传输足够电力。
然而,一旦改变电源端子的数量或结构,势必会使前述“圆柱形槽孔”的电源连接器的体积大幅上升,此乃因“圆柱形槽孔”的电源连接器沿着圆周方向配置电源端子,据此,始能确保电源端子能稳固地建立电气连接,以确保供电安全。若业者为了减省体积,而任意变更该电源连接器的结构,则一旦用户未正确插接电源连接器时,电源端子很容易因为接触上的不稳定,而产生电弧或火花,轻则影响电子装置寿命,重则会影响用电安全。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崭新的电源连接器结构,不仅能大幅缩减体积,且还能确保电源连接器在供电上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即成为本实用新型在此即欲解决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电源连接器的“圆形槽孔”设计不利于轻薄化,但任意变更连接器结构又有着供电不稳的问题,发明人凭借着多年来的研发经验,经过多次的研究、模拟与测试后,终于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端子的接触时序确保供电稳定与安全的电源连接器,其能巧妙地兼顾业者的各种需求与设计考虑。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提供一种利用端子的接触时序确保供电稳定与安全的电源连接器,包括一插头,该插头包括一绝缘座体、一侦测端子、二组电源端子及一金属壳体;该绝缘座体沿其前后方向贯穿有一侦测端子槽及多个电源端子槽,各该电源端子槽沿左右方向分别平行排列于该侦测端子槽的两侧;该侦测端子嵌设于该侦测端子槽中,使其前端能与该绝缘座体的前端保持一第一距离;各该组电源端子分别包括一正极电源端子及一负极电源端子,各该电源端子分别嵌设于各该电源端子槽中,使其前端能与该绝缘座体的前端保持有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二距离小于该第一距离,各该正极电源端子与负极电源端子的设置位置以该侦测端子为中心对称地排列;该金属壳体呈中空状,其构型与该绝缘座体相匹配,以能套设于该绝缘座体上。如此,在该插头被插接至一插座时,该插头内的电源端子会先与该插座内的电源端子相接触,嗣,该插头内的侦测端子始会与该插座内的侦测端子相接触,以通过透过各该端子「接触导通」的先后顺序,确保供电稳定与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这些电源端子以该侦测端子为中心对称地设置,故,即便用户上下颠倒地将该插头插接至该插座中,该插头与该插座内的正极电源端子、负极电源端子及侦测端子依然能正确地与该插座内的对应端子相连接,以实现“双面插接”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1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