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电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1937.5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5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缪蛟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利浦电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1/54 | 分类号: | H01J6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李辉;杨立 |
地址: | 2018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般涉及一种放电灯具,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放电灯具中的UV(紫外线)增强器与放电灯管的布置方式。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是,诸如金属卤化物灯之类的放电灯具包括启动辅助部件。这样的灯具是用于室内照明、室外照明等各种应用场合。启动辅助部件可以是UV增强器,其与放电灯具中的放电灯管相邻地设置,从而在发出紫外线光时能够有助于对放电灯管进行点火。例如,UV增强器可以导致在放电灯管中产生自由电子,而自由电子继而又促进灯管的点火。
然而,某些类型的镇流器可能会产生高驱动频率和相应的大功率。在此情况下,例如由电流导致的过热可能损坏UV增强器,从而使得放电灯管不能够被正常点火。尤其是对于在UV增强器上存在线圈的布置在特定类型的镇流器的作用下可能较易使得UV增强器失效(例如拉弧而被烧毁),因而影响放电灯具的寿命和稳定性。据统计,在使用3000小时之后,大约有3%的放电灯具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UV增强器的放电灯具,比起传统的UV增强器而言,本公开的UV增强器和放电灯管的布置方式可以承受来自镇流器的更高的功率和频率,增强放电灯具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同时维持UV增强器的点火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放电灯具。该放电灯具包括外壳、放电灯管、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UV增强器。该放电灯管设置在外壳以内,并且具有放电腔和在该放电腔的一端与放电腔耦合的第一延伸部。该第一电极在外壳以内延伸并且进入放电灯管的第一延伸部以与在放电灯管内的气体耦合。该第二电极在外壳以内延伸并且在放电灯管的与第一延伸部相对的一端处进入放电灯管以与在放电灯管内的气体耦合。该UV增强器具有密封腔。该第二电极具有延伸至密封腔以内的第一端部。该UV增强器被布置为使得第一端部与在第一延伸部内的第一电极之间的距离最大为4毫米。
利用在UV增强器中的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部和在放电灯管的第一延伸部中的第一电极在启动阶段瞬间高压的耦合而激发UV增强器中的气体,从而产生紫外光。紫外光继而有助于放电灯管中的自由电子激发而实现启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放电灯具由于在UV增强器内的第二电极与第一延伸部内的第一电极之间间隔两层壁,在正常照明期间可以停止UV增强器工作,同时也降低了UV增强器产生拉弧而被击穿的风险。此外,将第一端部与在第一延伸部内的第一电极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最大4毫米能够使得点火性能不受到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UV增强器的外壁以可以紧贴第一延伸部的方式使得第一端部与第一电极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最小。通过仅间隔第一延伸部的外壁和UV增强器的外壁两者的厚度而将第一端部与第一电极耦合,使得UV增强器在启动期间易于被激发。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电极在UV增强器的密封腔以内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电极在放电灯管的第一延伸部以内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可以大于45°并且小于90°。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电极在UV增强器的密封腔以内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电极在放电灯管的第一延伸部以内的延伸方向垂直。通过UV增强器相对于放电灯管的第一延伸部的这种布置方式,可以避免因为照明时的高温导致UV增强器的早期失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端部在UV增强器的纵向方向上可以位于的密封腔的中间。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放电灯管可以具有在与第一延伸部相对一侧上延伸并与放电腔气体耦合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电极延伸进入第二延伸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延伸部和所述UV增强器均可以由陶瓷制成。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外壳以内可以为真空环境。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放电灯管内可以填充有氪-85气体。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气体可以为超低等级辐射(VLLR)级的氪-85气体,从而可以改进点火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暴露在所述真空环境中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暴露在所述真空环境中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最小可以为5毫米。由此,可以避免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暴露在真空环境中的裸露部分之间形成拉弧,以确保安全性。
本公开的实施例带来的优点通常在于其允许在不影响UV增强器对放电灯管的点火性能的情况下,使UV增强器避免出现因过热、拉弧导致的失效,从而使用寿命以改进稳定性的方式得到延长,同时制造成本并未增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利浦电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飞利浦电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19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整流二极管管座
- 下一篇:基于可见光通讯的智能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