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振器及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2551.1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4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奕宝;卢海隔;罗谢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3/08 | 分类号: | B60G1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朱业刚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器 悬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振器及悬架。
背景技术
减振器是车辆重要的功能件之一,其作用为连接底盘和车身并衰减车辆在行使过程中路面激励产生冲击和震动,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现有的减振器,当车辆实际行驶过程减振器工作时,虽然减振器对冲击和震动进行了衰减,但仍然有较大的冲击和震动通过减振器的缓冲块、活塞杆等零部件直接传递到车身处,对车辆的舒适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典型的减振器结构,该减振器结构包含:锁紧螺母1、上安装座总成2、上弹簧垫3、缓冲块4、防尘罩5、活塞杆6、螺旋弹簧7及缸筒总成8等零部件。其中上安装座总成2具有上板21、下板22、底座23、橡胶衬套总成24及安装螺栓25等零件。该减振器结构在车辆中上部通过上安装座总成2的安装螺栓25与车身100相连接。
在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减振器的缸筒总成8相对减振器的活塞杆6上、下往复运动,当遇到路面激励的冲击时,减振器缸筒总成8撞击缓冲块4,二者产生巨大的震动和冲击一部分由缓冲块4本身进行了吸收,另一部分经由防尘罩5、上安装支座总成2的底座23及下板22等零件传递到车身100处,如图1中箭头a所示的传递路径。另外,当减振器的缸筒总成8上、下往复运动时,减振器的缸筒总成8内部的阀系压缩减振器油液时产生的一部分震动和冲击通过活塞杆6向上传递,经由上安装支座总成2的橡胶衬套总成24、上板21等零部件最终也传递到车身处,如图1中箭头b所示的传递路径。因此,该减振器结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有较大的冲击和震动传递到车身上面,影响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减振器的容易导致缓冲块破裂的缺陷,提供一种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减振器,包括锁紧螺母、上安装座总成、缓冲块、活塞杆及缸筒总成,所述缸筒总成包括缸筒及设置在所述缸筒中的活塞,所述上安装座总成包括安装板、上板、下板、橡胶体、隔震板及底座,所述橡胶体填充在所述安装板、上板、下板及底座之间的空隙中,所述隔震板设置在所述橡胶体内且位于所述安装板与底座之间,所述活塞杆的上端依次穿过所述缓冲块、底座、隔震板及安装板并与所述锁紧螺母螺接,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与所述活塞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的上端与所述下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板的中部开有中央通孔,所述中央通孔的边缘向下形成弧形翻边,所述弧形翻边嵌入所述橡胶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上板的外周向下形成直翻边。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罩的上端内侧与所述橡胶体抵接,所述防尘罩的上端外侧与所述直翻边抵接,所述防尘罩的上端顶部与所述下板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还包括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上端支撑在所述防尘罩的上端下表面形成的环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还包括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压装在所述上板与下板上形成的安装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上板与下板铆接或焊接,所述上板与下板通过橡胶体与所述安装板、隔震板及底座硫化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隔震板及底座的中部开设有同轴且直径相等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在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减振器的缸筒总成相对减振器活塞杆上、下往复运动,当遇到路面激励的冲击时,缸筒总成撞击缓冲块,二者产生巨大的震动和冲击一部分由缓冲块本身进行了吸收,另一部分则由上安装支座总成的底座传递至上安装支座总成的橡胶体处,并由橡胶体充分吸收,并最终转换成热能释放到空气中,而不会传递到车身处,如图2中箭头A所示的传递路径;另一方面,从减振器的活塞杆传递上来的震动,传递至活塞杆顶部与上安装支座总成装配处,通过隔震板与底座之间的橡胶体、隔震板与安装板之间的橡胶体逐层充分衰减吸收,也最终转换成热能释放,也不会对车身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如图2中箭头B所示的传递路径。最终,提高了整车的乘坐舒适性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悬架,其包括上述的减振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其上安装座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25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向三轮车的减震系统结构
- 下一篇:一种钢桶桶框内部自动清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