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凸轮变截面辊弯成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0206.6 | 申请日: | 2015-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0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管延智;阳振峰;李强;陈静;赵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5/08 | 分类号: | B21D5/08;B21D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10014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轮 截面 成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中的变截面辊弯成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凸轮变截面辊弯成形机。
背景技术
近年提出的变截面辊弯成形技术及已研制的样机,可以实现双侧变截面辊弯成形,但是对截面形状和宽度都有一定的限制,只适合于成形变宽度的变截面零件,且在成形过程中,众多固有缺陷均无法有效消除,成形精度难以得到保障。
对于变高度类的变截面零件,由于轧辊放置空间的限制、辊弯连续成形的特点以及对于辊型的依赖性等,更是无法成形。此外,由于零件变截面区和等截面区的回弹角不同,使得零件成形精度的控制变得非常复杂,目前,缺少有效的技术途径加以解决。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的变截面辊弯成形生产线样机,涉及多轴的空时协同控制,轴数规模庞大,控制复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面临系统运行不稳定、可靠度低、维护复杂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凸轮变截面辊弯成形机,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凸轮变截面辊弯成形机,包括至少一组共轭凸轮变截面辊弯成形单元(4);当所述共轭凸轮变截面辊弯成形单元(4)为两组及其以上时,各个所述共轭凸轮变截面辊弯成形单元(4)依次首尾相接设置。
优选的,每组所述共轭凸轮变截面辊弯成形单元(4)包括:上凹轮(4-1)、下凸轮(4-2)、上驱动轴(4-3)、下驱动轴(4-4)、上凹轮驱动机构(4-5)、下凸轮驱动机构(4-6)和机架;
其中,所述上凹轮(4-1)套设固定于所述上驱动轴(4-3)上,所述上驱动 轴(4-3)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上凹轮驱动机构(4-5)与所述上驱动轴(4-3)联动,用于驱动所述上驱动轴(4-3)转动,以及,用于调整所述上驱动轴(4-3)在垂直方向的距离;
所述下凸轮(4-2)套设固定于所述下驱动轴(4-4)上,所述下驱动轴(4-4)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下凸轮驱动机构(4-6)与所述下驱动轴(4-4)联动,用于驱动所述下驱动轴(4-4)转动,以及,用于调整所述下驱动轴(4-4)在垂直方向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上凹轮驱动机构(4-5)和所述下凸轮驱动机构(4-6)均包括:伺服驱动电机(4-7)、减速器(4-8)和减速器固定座(4-9);所述伺服驱动电机(4-7)通过所述减速器(4-8)与对应的驱动轴联动。
优选的,所述上凹轮(4-1)包括上行走轮(4-1-1)以及位于所述上行走轮(4-1-1)左右两侧、且高于所述上行走轮(4-1-1)的第1左辅助轮(4-1-2)和第1右辅助轮(4-1-3),由于所述第1左辅助轮(4-1-2)和所述第1右辅助轮(4-1-3)高于所述上行走轮(4-1-1),由此使所述上行走轮(4-1-1)成为凹轮形状;
所述下凸轮(4-2)包括下行走轮(4-2-1)以及位于所述下行走轮(4-2-1)左右两侧、且低于所述下行走轮(4-2-1)的第2左辅助轮(4-2-2)和第2右辅助轮(4-2-3),由于所述第2左辅助轮(4-2-2)和所述第2右辅助轮(4-2-3)低于所述下行走轮(4-2-1),由此使所述下行走轮(4-2-1)成为凸轮形状;
所述上凹轮(4-1)和所述下凸轮(4-2)为共轭结构,是指:所述下行走轮(4-2-1)与所述上行走轮(4-1-1)的宽度和深度均适配;同时,所述第2左辅助轮(4-2-2)与所述第1左辅助轮(4-1-2)的宽度和深度均适配;同时,所述第2右辅助轮(4-2-3)与所述第1右辅助轮(4-1-3)的宽度和深度均适配。
优选的,所述上行走轮(4-1-1)和所述下行走轮(4-2-1)均为变心结构,即:所述上行走轮(4-1-1)和所述下行走轮(4-2-1)的外部径向曲面为非圆环曲面。
优选的,所述上凹轮(4-1)和所述下凸轮(4-2)之间间隙为一个板材的料厚t;
当布置多道次的所述共轭凸轮变截面辊弯成形单元(4)时,按从前到后方 向,所述共轭凸轮变截面辊弯成形单元(4)的成形角度递增,用于将U形板材成型为帽形板材;其中,所述共轭凸轮变截面辊弯成形单元(4)的成形角度是指:所述第1左辅助轮(4-1-2)或所述第1右辅助轮(4-1-3)的外部径向曲面与所述上行走轮(4-1-1)轴向之间的夹角;同时,也为所述第2左辅助轮(4-2-2)或第2右辅助轮(4-2-3)的外部径向曲面与所述下行走轮(4-2-1)之间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工业大学,未经北方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02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快速调节卷边杆的卷边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处理工业废渣钠的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