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输液自排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3704.8 | 申请日: | 2015-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5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章思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永平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38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殷勇刚 |
地址: | 331725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输液 排气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输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次性输液用自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当季节转换时,往往会有较多的人到医院就诊。目前,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在输液过程中,都需要事先对输液器中的墨菲氏滴管进行排气操作,由于护士照顾的病人比较多,经常会出现排气不彻底的情况,给病人带来了较大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医用输液器的自排气装置,在输液时,药液自然下滴,墨菲氏滴管中的空气通过本实用新型排出;当药液达到本实用新型的顶端时,药液封住自排气装置,实现正常输液。输液结束后,本实用新型装置内填充药液,堵塞了排气孔,杜绝了医用输液器的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次性输液自排气装置,包括管状空心的排气管和基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为圆柱形,内含排气通孔和药液通孔,所述药液通孔的尾端连接输液管;所述排气通孔的上端与排气管的下段连接,其尾端设有医用止水膜。
作为优化,所述排气管由斜向连接的上段和下段组成,其上段与下段形成夹角;
作为优化,所述排气管上段与下段形成的夹角α为钝角;
作为优化,所述排气管由上段和下段组成,所述排气管的上段为弧形;
作为优化,所述医用止水膜的外端还设有空气塞。
所述基座的外径和墨菲氏滴管的下开口内径匹配,将排气管与基座上的排气孔安装好后,再将本实用新型从墨菲氏滴管的下开口塞入墨菲氏滴管内部,并通过基座封闭墨菲氏滴管。
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以下特点:
(1)斜置排气管远离墨菲氏滴管的进液端,药液不堵塞排气管,排气稳定;
(2)排气结束后,排气管内充满药液,堵住排气管和基座内的排气通孔,从而无法二次使用;
(3)当药液注满墨菲氏滴管1/2处时,即药液到达排气管最高端封闭排气管,此时关闭空气塞,墨菲氏滴管不再与外界联通,避免输液时因病人误动造成止水膜失效而误排气;
(4)本实用新型装置实现了自动排气,当药水到达墨菲氏滴管1/2处时,即排气管的最高端时,药液进入排气管内自动结束排气,同时因排气管内充入了药液而无法二次使用,从而避免二次交叉感染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方案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要保护的技术内容。
如图1和2所示,一次性输液自排气装置,包括管状空心的排气管1和基座2,所述排气管1由斜向连接的上段11和下段12组成,其上段11与下段12形成夹角α为钝角,优选α为135°夹角,避免墨菲氏滴管滴入的药液直接滴入排气管中;所述基座2为圆柱形,内含排气通孔21和药液通孔22,所述药液通孔22的尾端连接输液管;所述排气通孔21的上端与排气管1的下段12连接,其尾端设有医用止水膜3,所述医用止水膜3的外端还设有空气塞31。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另外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气管由上段11’和下段12’组成,所述排气管的上段11’为弧形;排气管的开口向下。
作为优选,排气管1上段的开口在墨菲氏滴管4的一半高度处。
使用前,先将排气管1和基座2的排气通孔21固定连接,再将基座2联同排气管1通过墨菲氏滴管4底部的下开口塞入墨菲氏滴管4内部,并通过基座2封闭墨菲氏滴管4。使用时,使用输液管直接连接输液瓶、墨菲氏滴管4、基座2通气孔22和患者。输液瓶中的药液通过墨菲氏滴管4顶部的进液口滴入,当墨菲氏滴管4中的药液逐步上升时,墨菲氏滴管4内的空气通过排气管1、医用止水膜3排出,当药液到达排气管1的顶部时,药液进入排气管1中,阻止墨菲氏滴管4内的空气排出,此时再塞上空气塞31即可。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同时,由于使用后,本实用新型内部填充了药液,就不能二次重复使用,也避免了患者的交叉感染。
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以下特点:
(1)斜置排气管远离墨菲氏滴管的进液端,药液不堵塞排气管,排气稳定;
(2)排气结束后,排气管内充满药液,堵住排气管和基座内的排气通孔,从而无法二次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永平,未经章永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37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