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NG运输船上气瓶舱的复式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2425.X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9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侯雄伟;王五开;张志辉;张淑敏;崔玉景;张洪;王会赏;刘玉红;宋新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F17C13/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王苑祥 |
地址: | 05143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ng 运输 船上 气瓶舱 复式 防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气体海上运输系统,涉及一种CNG运输船,尤其是一种CNG运输船上气瓶舱的复式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压缩天然气(CNG)运输船是指运送压缩天然气的货船,由于无需液化装置和再气化终端等昂贵的设施,有利于降低船运成本,因此日益受到青睐。申请号为US4846088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运输压缩天然气的方法,其在海上驳船的甲板或甲板以上设有储藏容器,包括许多由水平安放在驳船甲板上的管道式管子所形成的压力瓶。该运输方法的缺点是压力瓶数量上受到限制,因为这些压力瓶是放在甲板以上,为了保持驳船足够的稳定性,大大限制了单艘驳船所能装载的气体量,导致单位装载气体的价格升高。
美国恩朗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国申请的申请号96191260.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压缩天然气船运系统,其在船上设置了压缩气体储存容器,每个压缩气体储存容器包括3~30个气瓶,气瓶以垂直方向安装在船舱内,船舱用舱口盖盖住,以防在海水进入。将气瓶及管路密闭在船舱内,其缺点在于:①天然气泄漏至船舱内、容易引发CNG运输船的爆炸;②管路设置在舱内,不容易检修和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NG运输船上气瓶舱的复式防护结构,通过分舱、密封、气瓶与管路封闭隔离设置等手段,达到气瓶舱安全防护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CNG运输船上气瓶舱的复式防护结构,所述气瓶舱由隔板沿船体轴向分隔为3~8个密闭的舱室,气瓶沿竖直向排布在舱室内、舱室的顶部设有与气瓶对应的出舱孔及配套的密封结构,与气瓶配套的管路设置在舱室上方,每个舱室设有进出风系统和可燃气体探测器。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环绕出舱孔设置的凸台、设置在气瓶出仓组件上的定位环凸、以及套装在凸台与定位环凸之间的风琴管式密封套,在舱室顶部与气瓶之间形成柔性密封连接结构。
气瓶舱内竖直向排布气瓶,舱室内的安全防护很关键。本实用新型从分舱隔离、管路与气瓶隔离、舱室密闭、有效排风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复式防护结构,将天然气在气瓶舱的滞留风险降到了最低,提高了CNG船的安全性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中气瓶舱分隔成多个舱室,当监测到某个舱室有可燃气体泄漏时,可以分舱隔离、处理,提高CNG船的安全性;(2)将舱室内的气瓶与管路借助舱顶隔离、密封设置,形成密闭的气瓶舱环境,一方面容易泄漏气体的管路、阀门等部件设置在舱外,使气瓶舱内保持安全的环境,另一方面防止解决恶劣海上环境对气瓶舱内的气瓶造成侵蚀;(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通过多种复式防护结构提高运输船气瓶舱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除去管路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顶部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2、瓶体,2-2、上瓶口,2-3、出仓管,2-4、定位环凸,2-5、阀座,5、舱室,5-1、舱盖,5-1-1、凸台,5-2、进口风机,5-3、出口风机,5-4、密封门,以下M1~M6表示气瓶中部定位的部件,M1、绑带,M2、定位靠板,M3、螺柱螺母副,M4、橡胶靠垫,M5、扁钢,M6、槽钢,T1、风琴管式密封套,6-4、单元汇气管,6-7、装卸气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的CNG运输船上气瓶舱的复式防护结构,所述气瓶舱由隔板沿船体轴向分隔为3~8个密闭的舱室5,气瓶2沿竖直向排布在舱室5内、舱室5的顶部设有与气瓶对应的出舱孔及配套的密封结构,与气瓶2配套的管路设置在舱室5上方,每个舱室5设有进出风系统和可燃气体探测器。本实施例的复式防护结构包括:①气瓶舱分成多个舱室,优选5个舱室,当某个舱室监测到有天然气泄漏时,可以隔离处理;②将气瓶与管路隔离设置,气瓶设置在舱内、管路设置在舱外,防止可燃气体通过接头或阀门泄漏到气瓶舱内;③每个舱室设置成密闭的,并借助进出风系统减小天气然在气瓶舱内滞留的风险;④通过可燃气体探测器设置危险气体警报器,达到智能防护的目的。
每个舱室5借助隔板分成左右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均设有密封门5-4和可燃气体探测器、形成分舱监护与隔离的结构。多个舱室的设置,可以将风险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密封门5-4设置在气瓶舱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24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