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0029.3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1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公爵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6 | 分类号: | B60N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后排 座椅 扶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扶手,尤其涉及一种位于汽车后排相邻座椅中间的扶手机构,属于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是指有自身装备的动力装置驱动,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不依靠轨道或架线而在陆地行驶的车辆。
多座椅由两个或多个并排在一行布置的相邻座椅组成。在汽车客车上可以看到这种座椅,在其它交通工具中和众多人聚集的地方也可以看到。为了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在车辆的后排座椅中间处,典型的这类座椅包括具有限定单个的座位空间和为前臂提供支撑功能的扶手。
该扶手通过绕座椅靠背中的固定轴旋转,从收纳位置展开到伸展位置供乘客使用。当该扶手收起时,一般都和后排座椅合成一体,形成平齐的平面,避免占用空间及影响乘坐。展开位置是固定的,一般到乘客的肘部高度水平,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乘客的身高高矮而手臂的长度也略有不同,由此对扶手的使用要求是不同的。
但是目前的汽车后排座椅中间扶手都是采用通用结构设计,没有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的结构及方案,因此并不能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不可以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调节到不同的档位。
而且,目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的开启方式一般为由上往下旋转,使用不顺手;扶手的安装通常使用四连杆结构,结构不可靠,难以承受较大压力。
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使其操作更加方便简单,方便不同的乘客需要,成为了业界研发人员发明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其操作更加方便简单,可方便不同的乘客需要,与传统结构比较更为可靠,可承受较大压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包括:
一扶手本体,所述扶手本体的下边沿设置有用于控制扶手本体开启和关闭的按钮;
一扶手容置腔体,设置于座椅靠背的表面,至少用以容置扶手本体,所述扶手容置腔体设置有与按钮相对应的脱离结构;
一扶手旋转组件,与扶手本体连接,设置于扶手容置腔体的上方,至少使扶手本体自由旋转;
所述扶手旋转组件包括一旋转轴及一棘轮,所述棘轮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与棘轮与座椅靠背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旋转组件还包括一棘爪,与扶手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棘轮的一侧与旋转轴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棘爪与扶手本体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导杆,所述导杆连接扶手本体的下端面的一端套设有第二弹簧;
扶手本体向上转动时,带动棘爪一起旋转,使棘爪与棘轮相互锁止,扶手本体向下旋转时,第二弹簧带动导杆向里运动,使得棘爪与棘轮相互脱离,扶手本体复位至扶手容置腔体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旋转轴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一转动臂,所述棘爪设置于这两个转动臂之间,所述棘爪与两个转动臂之间分别通过一棘爪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臂的另一端与扶手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
更优选的,所述棘轮包括复数个均匀设置于棘轮外圆周表面的卡齿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扶手本体的内侧设置有与按钮相互连接的用于触发脱离结构的推力机构。
更具体的,所述脱离机构包括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推力机构相互配合,在按钮按下时,两者相互脱离。
优选的,所述扶手本体的上端与扶手旋转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本体的外表面包设有一层用于提高乘客舒适度的包层。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扶手容置腔体内固定设有贴覆在扶手容置腔体的内壁上的加强板。
具体的,所述的扶手本体的截面呈矩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从下往上的开启机构使用更为顺手,且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调节到不同的使自己满意的档位,方便不同的乘客需要。
2.新型座椅的调节是由下往上提,操作更加方便简单。
3.扶手结构与传统结构比较更为可靠,可承受较大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和技术要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扶手机构的扶手本体与扶手旋转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扶手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公爵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公爵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00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蓝牙免提音乐颈枕
- 下一篇:一种后桥减速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