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IGBT驱动及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5133.5 | 申请日: | 201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8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兴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0 | 分类号: | H02H7/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1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gbt 驱动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驱动及保护电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IGBT驱动及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 stor)即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兼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IGBT广泛应用于功率开关器件。
目前使用较多的IGBT驱动电路由分立电子元件搭建而成,电路的元器件较多、结构复杂、稳定性差。一旦电路出现故障,维修需要检测的元器件多、工作量大、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元器较少、集成度高、稳定性好、便于维修和维护的IGBT驱动及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IGBT驱动及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端、第二电源端、第一接地端、第二接地端、第三接地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反馈电路、故障输出端和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引脚1、4均与第一接地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引脚2、6、7均与第一电源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引脚3连接故障输出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引脚5、8通过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与第一电源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引脚9、12均与第二接地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引脚13与第二电源端相连且通过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与第三接地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引脚14通过第三电容与第三接地端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引脚16与第三接地端相连,所述第三接地端反向串接稳压二极管后与第二接地端相连,所述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和反馈电路均与光电耦合器电连接。
在上述的IGBT驱动及保护电路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端和第三电阻,所述控制端通过第三电阻与光电耦合器的引脚5、8相连。
在上述的IGBT驱动及保护电路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输出端、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四电容、第六电阻和复合稳压管,所述输出端与光电耦合器的引脚10相连,所述输出端串接第四电阻后与光电耦合器的引脚11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引脚11串接第五电阻后与第二接地端相连,所述输出端通过相互并联设置的第四电容、第六电阻和复合稳压管与第三接地端相连。
在上述的IGBT驱动及保护电路中,所述反馈电路包括反馈端、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反馈端依次反向串接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后与第九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光电耦合器的引脚14相连,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引脚14依次串接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后与光电耦合器的引脚11相连。
在上述的IGBT驱动及保护电路中,所述第一电源端与第一接地端之间通过第五电容相连。
在上述的IGBT驱动及保护电路中,所述光电耦合器为ACPL-332J型光电耦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控制信号经控制电路送入光电耦合器的引脚5、8,使光电耦合器导通,光电耦合器的引脚11输出高电平经第四电阻使IGBT打开,电机获得电流开始运转;当输出短路时,IGBT的饱和压降增大,光电耦合器的引脚14电压超过6.5V,光电耦合器自动关闭,从而来保护IGBT。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光电耦合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器件,由于光电耦合器具有集成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度和稳定性,减少了电路的干扰,降低了维修、维护难度和电路结构的复杂程度,且当IGBT电路出现输出短路的现象时,光电耦合器能够自动关闭输出,从而可靠地保护了IGBT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5V、第一电源端;26VB、第二电源端、DGND、第一接地端;SGND、第二接地端;GND、第三接地端;U5、光电耦合器;BR、控制端;OUT1、输出端;IN、反馈端;OUT2、故障输出端;R33、第一电阻;R163、第二电阻;R36、第三电阻;R32、第四电阻;R35、第五电阻;R34、第六电阻;R29、第七电阻;R31、第八电阻;R28、第九电阻;C36、第一电容;C32、第二电容;C33、第三电容;C37、第四电容;C31、第五电容;D15、稳压二极管;D14、第一二极管;D13、第二二极管;Z4、复合稳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兴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兴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51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