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沥青混合料加铺层抗反射裂缝能力试验试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2692.0 | 申请日: | 201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9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曾杰;凌天清;张志全;刘燕燕;邝习东;熊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成德南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G01N1/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610047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二环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混合 料加铺层抗 反射 裂缝 能力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加铺层抗反射裂缝能力试验试件。
背景技术
由于具有路用性能好、施工便捷、对原有交通影响小等诸多优点,沥青混合料加铺层作为一种典型的旧路改造方案,在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旧水泥或沥青混凝土路面接、裂缝在车辆荷载和环境条件的双重作用将通过沥青混合料加铺层反映出来而形成反射裂缝,进而影响沥青混合料加铺层的耐久性。因此,沥青混合料加铺层反射裂缝的防治问题成为旧路改造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研究和防治沥青混合料加铺层反射裂缝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和试验研究二方面。理论研究主要采用静力分析法、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断裂力学及损伤力学等。理论分析虽然可以为反射裂缝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受限于旧路面加铺层结构的复杂性、材料参数及计算建模的变异性等因素,仅仅根据理论分析并不能完全解决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
试验研究主要采用劈裂试验、弯曲拉伸疲劳试验、直接拉伸疲劳试验等,这些试验大多为小型试件试验,且针对于沥青混合料自身,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沥青混合料加铺层反射裂缝产生机理及裂缝扩展情况,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情况,研究人员相继提出了一些试验模型。长安大学提出沥青混合料加铺层反射裂缝万能材料试验机(MTS)疲劳试验模型。该模型不足之处在于:(1)荷载作用方式采用集中荷载,与反射裂缝主要受车轮荷载作用不一致;(2)旧路裂缝下方采用橡胶全接触,与裂缝产生导致雨水浸泡软化基层(基层脱空)不一致。
为了尽量真实地模拟车轮荷载重复作用在有接(裂)缝的旧混凝土路面加铺的沥青混凝土情况,华南理工大学提出沥青路面分析仪(AAPA)试验模型。该模型不足之处在于旧路裂缝下方没有考虑基层脱空情况。
在总结以前经验基础上,长安大学以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为基础,提出沥青混合料加铺层反射裂缝轮载试验模型。该模型不足之处同样是裂缝下方没有考虑基层脱空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加铺层抗反射裂缝能力试验试件,该试验试件结构简单,保证了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根据试验结果作出的评价结论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青混合料加铺层抗反射裂缝能力试验试件,包括钢板试模,所述钢板试模内设置橡胶板层,橡胶板层中部设置有脱空区域,在橡胶层上方设置有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层,所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层为两块且间隔0.5cm-1cm,所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层上方设置有应力吸收层,所述应力吸收层上方设置有沥青混合料加铺层,在沥青混合料加铺层底部和顶面黏贴有电阻应变片。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试模包括钢板底板,所述钢板底板可拆卸连接有钢板侧板,所述钢板底板为1cm厚,长度和宽度为30cm×3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该试验试件结构简单,保证了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根据试验结果作出的评价结论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中:1、钢板试模;11、钢板侧板;12、钢板底板;2、沥青混合料加铺层;3、应力吸收层;4、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层;5、裂缝;6、橡胶板层;7、脱空区域;8、碾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沥青混合料加铺层抗反射裂缝能力试验试件,包括钢板试模1,所述钢板试模1内设置橡胶板层6,橡胶板层6中部设置有脱空区域7,在橡胶层上方设置有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层4,所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层4为两块且间隔0.5cm-1cm,所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层4上方设置有应力吸收层3,所述应力吸收层3上方设置有沥青混合料加铺层2,在沥青混合料加铺层2底部和顶面黏贴有电阻应变片。
进一步的,所述钢板试模1包括钢板底板12,所述钢板底板12可拆卸连接有钢板侧板11,所述钢板底板12为1cm厚,长度和宽度为30cm×30cm。
本试验试件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层4的碾压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成德南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交通大学,未经四川成德南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26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 下一篇:一种人工湿地原位基质采样或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