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岩大断面巷道耦合让压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5433.5 | 申请日: | 2015-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7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斌;徐玉胜;王家健;李文龙;胡红伟;曹建波;王俊杰;郭正兴;张文彬;张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0/00 | 分类号: | E21D20/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8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岩大 断面 巷道 耦合 支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支护装置,具体为一种软岩大断面巷道耦合让压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矿井向西不断延伸,矿井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地应力较大、区域构造应力复杂、瓦斯压力及含量增大,造成巷道支护困难。
现有锚杆支护的最基本点是在一定范围的围岩中,都是通过锚杆支护系统对围岩施加主动力实现主动早期支护以增加围岩的强度和自撑能力。这就造成锚杆的变形和围岩的变形不同步,造成了锚杆受力不平均、容易断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锚杆支护存在受力不平均容易断裂影响支护效果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软岩大断面巷道耦合让压支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软岩大断面巷道耦合让压支护装置,包括设置有巷道顶板和侧帮处的支护系统和支护系统I:支护系统包括并排分布于顶板下端面的W钢带,W钢带的孔内均穿有蛇形锚杆,蛇形锚杆下端拧有与W钢带接触的球形托盘;支护系统I包括设置有侧帮内表面的钢塑复合网,钢塑复合网上穿有若干蛇形锚杆I,靠近煤柱一侧上部的蛇形锚杆I尾部拧有托盘,剩余的蛇形锚杆I尾部拧有钢带托盘。
采用该支护结构后,在保证围岩稳定的条件下,允许支护体在达到其屈服极限前有一定的让压性能,让掉一部分不可控制的变形载荷,从而使支护系统中的锚杆能够共同、有效、均匀地支护围岩,达到支护体和围岩间应力耦合,最终实现耦合让均压特性,克服了现有锚杆支护存在受力不平均容易断裂影响支护效果的问题。
蛇形锚杆的间排距为1000×1000mm,蛇形锚杆I的间排距为1100×1000mm,进一步提高了其支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使得巷道两帮的变形量控制在300mm以下,顶底板的变形量控制在200mm以下,有效地降低了巷道的变形量,而且锚杆未发现明显的断裂,支护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W钢带,2-蛇形锚杆,3-球形托盘,4-钢塑复合网,5-蛇形锚杆I,6-托盘,7-钢带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软岩大断面巷道耦合让压支护装置,包括设置有巷道顶板和侧帮处的支护系统和支护系统I:支护系统包括并排分布于顶板下端面的W钢带1,W钢带1的孔内均穿有蛇形锚杆2,蛇形锚杆2下端拧有与W钢带1接触的球形托盘3;支护系统I包括设置有侧帮内表面的钢塑复合网4,钢塑复合网4上穿有若干蛇形锚杆I5,靠近煤柱一侧上部的蛇形锚杆I5尾部拧有托盘6,剩余的蛇形锚杆I5尾部拧有钢带托盘7。
蛇形锚杆2的间排距为1000×1000mm,蛇形锚杆I5的间排距为1100×1000mm。
具体实施过程中,球形托盘3的尺寸为150×150×10mm,W钢带1之间铺设有金属网,钢带托盘7的尺寸为300×300×3.7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54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真空与凝结水余热供热并列式复合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抽丝钢塑格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