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助力回位弹簧的离合器踏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2705.6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1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秦臻;王东辉;任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3/02 | 分类号: | B60K23/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力 弹簧 离合器 踏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助力回位弹簧的离合器踏板机构,属于汽车离合器操纵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以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机械式传动系中,离合器用来实现发动机和传动系的接合和分离。离合器按其结构和传动介质可分为摩擦片式离合器和液力偶合器。在普通汽车上广泛应用摩擦片式离合器,而液力偶合器单独使用的很少,已由液力变矩器取代。
离合器操纵机构是驾驶员借此使离合器分离,而后又使之柔和接合的一套机构,操纵机构通常分为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在汽车上目前液压式操纵机构比较多见。如图1所示,为离合器液压式操纵机构的工作过程:当驾驶员想断开离合器时,首先踏下离合器踏板,借助离合器主缸推杆,将离合器主缸中的油液挤入离合器工作缸油管,油液经油管进入离合器工作缸,进而推动工作缸中的活塞开始移动、与此同时和活塞相连的调整螺母将推动拨叉的下端移动,拨叉的上端则驱使分离轴承移动,压向膜片弹簧的中央,使膜片弹簧的压紧力逐渐消失,从而达到切断动力传递的作用。
目前,国内中轻型汽车的离合器操纵系统在降低成本和空间布置局限性的前提下,一般不采用气助力结构,导致离合器操纵系统在操纵时踏板力过沉,操纵性能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助力回位弹簧的离合器踏板机构,通过增加助力回位弹簧总成,利用螺旋弹簧的特性为离合器踏板工作提供助力,减轻操纵时的踏板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助力回位弹簧的离合器踏板机构,包括离合器踏板支架总成、离合器主缸总成、离合器踏板臂总成,所述的离合器主缸总成和离合器踏板臂总成都安装到所述的离合器踏板支架总成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力回位弹簧总成,所述的助力回位弹簧总成的一端固定在离合器踏板支架总成的助力回位弹簧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离合器踏板臂的固定孔上。
优选地,所述的助力回位弹簧总成4由推杆41、挡圈42、助力回位弹簧43、弹簧座44组成,将挡圈42、助力回位弹簧43、弹簧座44依次套装到推杆41上,推杆41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离合器踏板臂32的固定孔32a连接;推杆41的另一端伸进助力回位弹簧固定板12a的长圆孔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了回位弹簧的工作性能曲线在离合器踏板工作时根据踏板行程变化提供合理的回位力及助力,有效的减轻了踏板力,提高了工作舒适性,优化了离合器操纵系统性能。
(2)通过调整离合器主缸推杆调整螺母能够对离合器踏板臂高度进行调整,从而对助力回位弹簧初始力进行微调,以满足不同驾驶员在踩踏离合器踏板时对脚感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舒适性。
(3)助力回位弹簧使用螺旋弹簧,在制造工艺上容易控制弹簧的弹性系数,从而使踏板助力一致性好,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需求对弹簧刚度进行调整,使其可以适应不同车型离合器操纵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离合器液压式操纵机构的工作过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助力回位弹簧的离合器踏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踏板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踏板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助力回位弹簧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助力回位弹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助力回位弹簧支架安装到离合器踏板支架总成上的示意图。
图8为离合器接合状态时的踏板位置。
图9为离合器分离状态时的踏板位置。
其中附图标记汇总表示为:1-离合器踏板支架总成;11-离合器踏板下支架;12-离合器踏板固定支架;12a-助力回位弹簧固定板;13-离合器踏板上支架;14-限位支架;2-离合器主缸总成;3-离合器踏板臂总成;31-套筒;32-踏板臂;33-限位支架;33a-固定孔;34-踏板;4-助力回位弹簧总成;41-推杆;42-挡圈;43-助力回位弹簧;44-弹簧座;5-助力回位弹簧支架;5a-长圆孔。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27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