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抖动异响软联接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9029.3 | 申请日: | 2015-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8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选灵;童绍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奇峰操控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26 | 分类号: | F16C1/26;F16C11/06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抖动 异响软 联接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换挡软轴用阻尼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抖动异响软联接阻尼器。
背景技术
汽车换挡软轴为传动操纵变速箱的部件,变速箱在动力总成的动力带动下易产生抖动,抖动经换挡软轴传递会在各金属部件之间造成碰撞异响;
防抖动异响软联接阻尼器是一种用于可用于汽车换挡软轴上的小传动力传动连接的快速装夹接头,是汽车换档用较为实用的一种装夹结构,这种结构可使装夹的球头在一定范围内圆锥摆动,起导向作用。目前汽车上用金属阻尼器金属导管压接方式一般为金属导管放入后接头球形凹槽后压接后接头变形使的导管卡入在后接头内,此种工艺生产后不仅不能保证导管的圆周摆角要求,同时加工后导管与后接头内存在间隙,装车共振会造成导管与后接头撞击异响。
如图1所示,此图为较典型常用的金属接头配合,此结构通过铆压金属接头,使金属变形收缩而使金属导管无法脱出,此结构不仅加工效率低,而且易出现导管脱落,导管圆周摆角达不到,导管与接头存在间隙、造成异响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阻尼器导管与后接头之间存在异响而提供的一种防抖动异响软联接阻尼器,本实用新型以不影响产品性能的思路下避免金属件的直接接触,采用特殊结构避免碰撞异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防抖动异响软联接阻尼器,包括具有球形容置腔的塑料卡件和导管,导管一端为球形结构,在塑料卡件上具有一与球形容置腔连通的进口,在塑料卡件上位于进口的周边具有导向倒角,在塑料卡件之外有阻尼胶体和金属外罩限制,可规避形变应力造成的卡滞。
塑料卡件和导管之间装配,利用塑料的弹性变形特性,采用适当压力从导向倒角处压装进入塑料卡件容置腔中,其间适度过盈配合,防止抖动异响;
在连接好的塑料卡件和导管的外部有阻尼胶体和外罩限制,可有效防止塑料卡件逆向变形,导致导管脱落;
导管的球形端面为光滑的球面,导管可沿中心轴摆动,摆动角度不小于8°;
防磨损塑料介质直接用塑料卡件,降低了生产出错几率;
阻尼器铆接的形变应力可直接被塑料卡件的蠕变吸收,防止产品卡滞;
该防抖动异响软联接阻尼器与传统阻尼器相比,结构简单、加工简便、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将导管挤压入塑料球节过程中,利用塑料球节张口变形,通过导管最大直径后回变,进而使结构连接卡紧,此结构不仅生产效率高,同时满足设计要求摆角,不易脱落,消除异响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防抖动异响软联接阻尼器,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具有球形容置腔的塑料卡件1和导管2,导管2一端为球形结构,在塑料卡件1上具有一与球形容置腔连通的进口,在塑料卡件1上位于进口的周边具有至少一个切槽。进一步值得注意的是在连接好的塑料卡件与导管的外部连接有外罩;更进一步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导管为金属导管,且该金属导管的球形端面为光滑的球面,塑料卡件的球形容置腔的内表面为光滑的球面。
防抖动异响软联接阻尼器,包括具有球形容置腔的塑料卡件5和导管7,导管一端为球形结构,在塑料卡件上具有一与球形容置腔连通的进口,在塑料卡件上位于进口的周边具有导向倒角,在塑料卡件之外有阻尼胶体6和金属外罩4限制,可规避形变应力造成的卡滞。
塑料卡件5和导管7之间装配,利用塑料的弹性变形特性,采用适当压力从导向倒角处压装进入塑料卡件5容置腔中,其间适度过盈配合,防止抖动异响;
在连接好的塑料卡件5和导管7的外部有阻尼胶体6和外罩4限制,可有效防止塑料卡件5逆向变形,导致导管7脱落;
导管的球形端面为光滑的球面,导管7可沿中心轴摆动,摆动角度不小于8°;
防磨损塑料介质直接用塑料卡件5,降低了生产出错几率;
阻尼器铆接的形变应力可直接被塑料卡件5的蠕变吸收,防止产品卡滞;
该防抖动异响软联接阻尼器与传统阻尼器相比,结构简单、加工简便、成本低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奇峰操控索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奇峰操控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90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