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组的风冷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79701.0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3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痛快;施林;徐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普天智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1;H01M10/6554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静洁;徐雯琼 |
地址: | 2014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电池组 风冷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的风冷板结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环保能源,其环保、低噪、节能,使用前进较好。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作为车用动力能源,是目前国际上电动汽车动力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组在工作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导致电池组温度升高,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电池组的温度使得电池组的衰减剧烈,尤其是温度差异导致的电池组一致性差异,使得动力电池组系统的使用寿命大幅降低,成为了目前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使动力电池组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需要对电池组进行有效的降温散热。
目前,动力电池组的散热冷却方式主要分为液冷和风冷两种。其中液冷是通过循环液体的流动将动力电池组系统产生的热量带走,以达到降温目的,液冷的系统设计比较复杂,若液体的流道设计不合理,存在着绝缘隐患;风冷则是通过串并联方式成组安装,电池之间间隔较小,处于中心位置的电池通风困难温度较高,强风冷却不均,这会导致电池组的一致性下降,影响电池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的风冷板结构,其能够提高冷却效率、保证电池的一致性,从而延长电池组系统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动力电池组的风冷板结构,用于冷却电池模块,其特征是,包含:
传热结构件;
风冷单元,所述的风冷单元通过传热结构件贴合在所述电池模块的底部。
上述的动力电池组的风冷板结构,其中,所述的风冷单元包含:
第一冷板,所述的电池模块通过传热结构件对应贴合在该第一冷板的顶面;
第二冷板,其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冷板的下方;
多块均匀间隔排列的隔板,每块隔板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板的底面对应连接,每块隔板的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冷板的顶面对应连接,以在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之间分割形成多个直线型通风道,多个直线型风道的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
上述的动力电池组的风冷板结构,其中:
每个所述的直线型风道分别沿电池模块的长度方向设置。
上述的动力电池组的风冷板结构,其中:
每块所述的隔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冷板以及第二冷板的板面垂直。
上述的动力电池组的风冷板结构,其中:
所述的风冷单元为一体成型结构。
上述的动力电池组的风冷板结构,其中:
所述的风冷单元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上述的动力电池组的风冷板结构,其中:
所述传热结构件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电池模块的底面形状大小相匹配。
上述的动力电池组的风冷板结构,其中:
所述风冷单元的形状大小与所述传热结构件底面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风冷板结构简单、结构强大,易安装,易生产,可在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广泛使用;本风冷板结构通过设置传热结构件,增大了换热面积,可带走更多热量;较传统电池组风冷设计的从电池模块内部走风相比,通过外设风冷单元,使风道的通过空间更大,带走的热量也更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电池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动力电池组的风冷板结构,用于冷却电池模块1,其包含:传热结构件2;风冷单元,所述的风冷单元通过传热结构件2贴合在所述电池模块1的底部。
所述的风冷单元包含:第一冷板,所述的电池模块1通过传热结构件2对应贴合在该第一冷板的顶面;第二冷板,其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冷板的下方;多块均匀间隔排列的隔板6,每块隔板6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板的底面对应连接,每块隔板6的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冷板的顶面对应连接,以在第一冷板和第二冷板之间分割形成多个直线型通风道,多个直线型风道的一端为进风口4,另一端为出风口5。
每个所述的直线型风道分别沿电池模块1的长度方向设置。
每块所述的隔板6分别与所述第一冷板以及第二冷板的板面垂直。
所述的风冷单元为一体成型结构,并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传热结构件2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电池模块1的底面形状大小相匹配。
所述风冷单元的形状大小与所述传热结构件2底面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普天智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普天智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79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