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63052.5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1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关井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G11B1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轴 马达 以及 盘片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轴马达以及盘片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硬盘驱动装置或光盘驱动装置中,装设有使盘片旋转的主轴马达。主轴马达具有固定于装置的外壳的静止部和在支承盘片的同时旋转的旋转部。当驱动主轴马达时,在静止部和旋转部之间,通过磁通的相互作用,产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转矩。由此,旋转部能够相对于静止部旋转。关于以往的主轴马达,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2006-331558号公报中有记载。
在日本公开公报2006-33155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主轴马达的轴承大多采用常说的流体动压轴承。流体动压轴承具有轴承静止部、轴承旋转部以及润滑液。润滑液充满轴承静止部和轴承旋转部之间。通过流体动压轴承,旋转部相对于静止部被支承为可旋转。
若上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被长期使用,则流体动压轴承内的润滑液会逐渐蒸发。流体动压轴承内的润滑液的量变少的话,存在轴承旋转部不能旋转、或轴承旋转部在旋转的同时与轴承固定部发生摩擦的担忧。
因此,在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中,需求一种润滑液不易蒸发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降低油封的蒸发量,提供长寿命的主轴马达。
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第一发明是一种主轴马达,其特征在于,该主轴马达包括套筒、保持部、定子和转子轮毂。套筒具有轴承孔。保持部具有容纳套筒的孔或凹部。定子配置在保持部的径向外方,并具有多个线圈。转子轮毂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转子轮毂具有圆形的第一顶面、圆筒形的圆筒面、圆环形的第二顶面和凸部。第一顶面位于套筒的上侧。圆筒面从第一顶面向下方延伸。第二顶面位于定子的上侧。凸部从第二顶面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并包围套筒或保持部。在圆筒面和套筒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随着朝上方,圆筒面和所述套筒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隔变小的锥形间隙。润滑液的液面位于锥形间隙中。比液面靠上侧的锥形间隙被润滑液充满。保持部、凸部和线圈在径向上依次排列。保持部、凸部和线圈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重叠。保持部的外周面与凸部的内周面隔着微小间隙在径向对置。微小间隙的径向宽度小于圆筒面和套筒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隔。微小间隙位于比锥形间隙靠下侧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示例的第一发明,例如,更好地抑制了从润滑液的液面蒸发的气体移动到主轴马达的外部。其结果是,更好地抑制了润滑液的减少。
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第二发明是在第一发明记载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保持部的上表面位于比所述第二顶面靠上侧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第三发明是在第一发明记载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凸部的内周面位于比圆筒面靠外侧的位置,锥形间隙位于比微小间隙靠内侧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第四发明是在第一发明记载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锥形间隙的轴向长度大于微小间隙的轴向长度。
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第五发明是在第一发明至第四发明记载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转子轮毂至少由两个部件构成,具有圆筒面的部件和具有凸部的内周面的部件为不同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第六发明是在第五发明记载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转子轮毂具有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内侧部件具有圆形的第一顶板部和圆筒状的内筒部,所述第一顶板部沿径向扩展,并在下侧具有第一顶面,所述内筒部从第一顶板部向下方延伸,并在径向内侧具有圆筒面,外侧部件具有圆形的第二顶板部和圆筒状的外筒部,所述第二顶板部沿径向扩展,并在下侧具有第二顶面,所述外筒部从第二顶板部向上方延伸,外筒部配置在内筒部的径向外方,外筒部与内筒部直接或借助其他部件接触。
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第七发明是在第六发明记载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外筒部具有从外筒部朝上方延伸的压入部,压入部的内表面与内筒部的外周直接或借助其他部件接触。
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第八发明是在第七发明记载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压入部位于比套筒的上表面靠上侧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第九发明是在第六发明记载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外筒部的内周面与内筒部的外周面之间设有粘接剂。
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第十发明是在第六发明记载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内筒部的下表面与第二顶板部的上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第十一发明是在第六发明记载的主轴马达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内筒部的下表面与第二顶板部的上表面之间设有粘接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630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热减震电机外壳
- 下一篇:转子及具有该转子的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