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胎更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5355.2 | 申请日: | 2015-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1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C25/125 | 分类号: | B60C25/125;B66C23/04;B66C2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53 江苏省无锡市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胎 更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维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胎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维修行业在拆卸汽车轮胎时,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工的拆卸方式,所用的主要工具是角铁、撬杠和大锤,采用撬杠撬、角铁垫和大锤砸的方式,将轮胎从轮毂上拆卸下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尤其是对大型的载重汽车的轮胎更是如此。并且,采用这种方法拆装轮胎时,对轮胎会造成一定的损伤,轻者使轮胎表面产生明显的划痕、胶面割裂等,致使轮胎骨架钢丝生锈,严重时则会使轮胎钢丝弯曲、骨架变形,折断,使轮胎的承载能力和强度下降,那么将导致轮胎在使用中出现急剧破损、破裂,造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车胎更换装置,结构简单,省时省力,非常实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胎更换装置,包括拆卸装置和搬运装置,拆卸装置包括底座、顶杆和摇臂,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顶板,顶板与顶杆之间通过主支架相连,摇臂的顶端铰接在顶杆上,摇臂可在外力的驱动下绕铰接处转动。
其中,摇臂的一端与顶杆铰接,摇臂与顶杆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卡槽,摇臂与顶杆的连接处顶部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缸杆可插入卡槽内将顶杆与摇臂的位置锁止,另一端底部垂直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缸杆朝向顶板延伸,第二气缸的缸杆底端连有滚轮,底座内部设置有电动机,底座上方的转盘与电动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传动机构相连,转盘可在电动机的驱动下转动。
其中,主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通过销轴在其中部铰接并可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伸缩和自锁,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等高举升顶杆。
其中,顶杆的下方设置有上轨道,第一支撑架的下端铰接在顶板上,第一支撑架的上端安装在上轨道内并可做直线往复运动,顶板上设置有下轨道,第二支撑架的上端铰接在顶杆上,第二支撑架的下端安装在下轨道内兵可做直线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搬运装置包括工作台、行走机构、升降手臂和抓取机构,所述工作台的一端延伸至转盘的上方,所述工作台通过多根支腿支撑在地面上,所述行走机构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导轨上并可直线往复运动,所述行走机构的上方安装有升降手臂,升降手臂的底端穿过行走机构后与抓取机构相连,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多个机械爪,多个机械爪围绕升降手臂的中心呈环形均布,所述机械手可在液压系统的驱动下抓紧或松开。多个机械爪可抓紧轮胎,并通过行走机构移至转盘上,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力。
其中,作为优选地,动力装置可为气缸,或为液压缸。
其中,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通过气动双齿自锁装置锁止,非常方便。
其中,传动机构的结构为:包括蜗轮蜗杆机构,电动机的输出轴与蜗轮相连,蜗轮与蜗杆底部螺纹连接,蜗杆顶部的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大齿轮置于底座内并通过转轴与转盘相连,采用机械传动,结构简单,实用寿命长,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其中,转轴与顶板之间通过轴承相连,传动平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顶板上方设置有转盘,将需要拆卸的轮胎通过螺栓固定在转盘上,摇臂与顶杆之间通过第二气缸锁止,将滚轮置于轮胎的上方,第一气缸的气缸杆外伸并将滚轮顶压在轮胎的外胎上,根据不同的外胎来控制第一气缸缸杆的外伸长度,将外胎与轮毂分离,并通过转动转盘,即可将外胎与轮毂整体分离,无需人工撬砸,不会对轮胎有损害,而且还会大大减少拆卸时间。
二、本实用新型的摇臂底部通过滚轮顶压在轮胎上,滚轮与轮胎之间为滚动摩擦,不会对轮胎造成任何划痕。
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可广泛推广使用。
四、本实用新型适合于大型轮胎的拆卸,大型轮胎重量大,本实用新型的搬运装置可以避免人工搬运,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为底座,2为顶杆,3为摇臂,4为顶板,5为主支架,6为第一气缸,7为第二气缸,8为滚轮,9为电动机,10为转盘,11为第一支撑架,12为第二支撑架,13为动力装置,14为上轨道,15为下轨道,16为双齿自锁装置,17为蜗轮,18为蜗杆,19为小齿轮,20为大齿轮,21为轴承,22为工作台,23为行走机构,24为升降手臂,25为机械爪,26为支腿,27为抓取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553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陆两栖海洋溢油处理车
- 下一篇:一种判断高炉软熔带位置的方法及其软熔带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