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片式触控面板的触控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6737.0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5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赖纪光;叶佳明;李文政;徐莞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鸿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贾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片 式触控 面板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触控模块有关,特别是与单片式(One-Glass Solution,OGS)触控面板的触控模块有关。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对于人机互动的需求,触控面板已广泛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例如智能手机、卫星导航系统、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及笔记型电脑等。
单片式(OGS,One-Glass Solution)触控面板的触控模块基本上包含了设置在一基板(例如一玻璃保护盖板)上的一堆叠结构,该堆叠结构主要由微影刻蚀方式逐层图案化成形为至少包含有横向电极层(即于横向方向上电连接的导电线路层)、绝缘层(例如一介电层)、纵向电极层(即于纵向方向上电连接的导电线路层)、以及视情况而配置的绝缘层(Overcoat),其即形成一感应结构,能通过外来导电体(例如手指)触碰所产生的电流变化而精确计算出触碰位置。
在触控模块的组装结构中通常还设有一装饰层,利用装饰层来遮蔽设于面板周边的金属走线,以达整体产品美观的效果。在已知工艺中,装饰层可以油墨印刷或光阻涂布于触控面板的保护盖板下。为利形成多彩化或遮蔽效果更佳的装饰层,一般都具有相当可观的厚度(例如5微米以上),且此一可观厚度会对后续触控模块的堆叠结构的制作有不良的影响。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A至图1E的截面图以及图2A至图2D的俯视图,其说明了一种已知的触控模块制作过程及所形成的结构。如前所述,在已知工艺中,装饰层120一般以油墨印刷方式涂布于触控面板的保护盖板110的一面上,因此具有相对较厚的厚度(例如5微米以上);由于装饰层120膜厚过高,因此在后续于装饰层上方的导电线路层130上以涂布材料形成绝缘层140时,位于装饰层边坡区域122上的绝缘层的涂布材料受自身的滩流特性与重力的影响而滑落,因而导致绝缘层在装饰层边坡122上方、以及在导电线路层130上方都具有相对薄的厚度,如图1A与图2A、图2B所示。
前述所形成的结构在后续进行触控模块的各层图案化工艺时,由于化学药剂C(例如光阻剥离剂)的侵蚀(如图1B所示),导电线路层130上方的较薄绝缘层140即受破坏而剥离,因而暴露出导电线路层130(如图1C与图2C所示)。在这样的情况下,后续形成于绝缘层上的导电结构150即会接触到暴露的下方导电线路层130(如图1D、图2D所示),因而造成导电结构电性异常,也使得在对前述形成的结构覆以另一绝缘层(亦称为“保护层”)160后所制作完成的触控模块100(如图1E所示)的整体良率降低。
因此,亟需一种改良的触控模块堆叠结构,以提高具有高膜厚装饰层的触控面板的工艺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前述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控模块,其可避免工艺中因绝缘层剥离而导致导电结构电性异常的发生,进而可提高工艺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单片式触控面板的触控模块。所提出的触控模块包含:一玻璃基板;一装饰层,其位于该玻璃基板上;一第一导电线路层,其位于该装饰层上且包含至少一第一导线结构;一绝缘层,其位于该第一导电线路层上;一阻挡层,其位于部分的该绝缘层上且包含至少一阻挡结构,该至少一阻挡结构与该至少一第一导线结构相应;一第二导电线路层,其位于该绝缘层与该阻挡层上,且包含至少一第二导线结构;以及一保护层,其位于该第二导电线路层上。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中该绝缘层的黏度小于10cp。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中该阻挡层的材料选自氧化铟锡(ITO)或二氧化硅(SiO2)。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中该至少一阻挡结构的一边缘与该至少一第一导线结构的一边缘间的一最小距离定义为S。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中该S小于500微米。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中该S小于300微米。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中该至少一阻挡结构位于离该装饰层的一边界处500微米内的范围。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中该至少一阻挡结构位于离该装饰层的一边界处300微米内的范围。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中该装饰层是一彩色装饰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鸿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达鸿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6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