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1109.7 | 申请日: | 2015-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7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胡营勇;郑刚强;曾庆坚;唐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邓云鹏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静电的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中,个人数位助理(PDA)、行动电话(mobile Phone)、笔记型电脑(notebook)及平板电脑(tablet PC)等可携式电子产品皆已广泛的使用触控面板(touch panel)作为其资料沟通的界面工具。此外,由于目前电子产品的设计皆以轻、薄为方向,因此在产品上无足够空间容纳如键盘、滑鼠等传统输入装置,尤其在讲求人性化设计的平板电脑需求的带动下,触控式面板已经一跃成为关键的零组件之一。
传统的触控装置发送或接收信号时,为避免外部其他电子元件对触控信号的信号干扰,会额外加入一层屏蔽层于触控装置结构内,利用静电屏蔽原理,增加触控装置的抗干扰能力。然而增加此屏蔽层后,需要通过绑定柔性电路板使触控装置的静电宣泄出去来改善静电击伤问题,但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柔性电路板承受额外来自触摸屏体的静电,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静电的触控装置。
一种触控装置,安装于一电子设备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开孔,所述触控装置包括基板及位于所述基板上的触控感应层,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包括外框及与所述外框相连的放电部;所述外框环绕所述触控感应层,所述放电部包括内环及位于所述内环上的多个尖端;所述内环正对所述开孔,所述多个尖端环绕所述开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尖端均匀分布于所述内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尖端的顶角为锐角、直角或钝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有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有电极图案及连接所述电极图案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导线,所述屏蔽层与所述电极图案位于同一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有用于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及一主板的引线,所述外框为封闭环状结构,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外框内,所述外框与所述引线交接处通过架桥的方式保持绝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有盖板玻璃及位于所述盖板玻璃上的油墨层,所述触控感应层与所述基板依次设置于所述盖板玻璃的一侧,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盖板玻璃与所述油墨层之间,或者位于所述油墨层内,从而与所述引线保持绝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为未封闭环状结构,包括两个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此外,还提供一种防静电的电子设备。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触控装置,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开孔,所述触控装置包括基板及位于所述基板上的触控感应层,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包括外框及与所述外框相连的放电部;所述外框环绕所述触控感应层,所述放电部包括内环及位于所述内环上的多个尖端,所述内环正对所述开孔,所述多个尖端环绕所述开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环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开孔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有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有电极图案及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电极图案的引线,所述外框包括为未封闭环状结构,包括两个连接端,所述连接端连接至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上述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在屏蔽层的基础上再增加放电部,因此,触控装置产生的静电电流可导通至放电部上,再通过放电部宣泄出去,避免对触控装置中的电路元件造成静电击伤。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触控装置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实施方式中触控装置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11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红外线发射接收管
- 下一篇:一种触显一体化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