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合收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05765.6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3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三井孝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A01D41/12 | 分类号: | A01D41/12;A01F1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蕴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收割机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9月26日、申请号为201420557827.8、名称为“联合收割机”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收割机,详细而言涉及在行驶机体上具有对从机体前部的收割部供给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联合收割机中,存在如下的联合收割机:在行驶机体上搭载有对从机体前部的收割部供给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并且,具有覆盖脱粒装置的机体横侧外方部位的外装罩,脱粒装置成为由左右的侧板和顶板包围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虽未图示,但左右的侧板由纵向的板体构成。
上述结构通过采用由外装罩覆盖脱粒装置的机体横侧外方部位的结构,以免产生植立于田地的作物进入脱粒装置的横侧部位而与脱粒装置或其他装置接触等不利情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272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联合收割机中,为了长期良好地进行脱粒装置内的脱粒处理,例如,需要定期进行在脱粒处理用的脱粒室内配置的脱粒筒、承接网等的清扫、修补作业等维护作业。
但是,在上述以往结构中,不具有用于长期良好地进行如上所述的脱粒处理的结构,希望在这方面得到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长期良好地进行脱粒处理的联合收割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特征结构在于,在行驶机体上具有:对从机体前部的收割部供给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以及覆盖所述脱粒装置的机体横侧外方部位的外装罩,所述脱粒装置在由左右的侧板和顶板包围的内部空间,形成有由旋转的脱粒筒和沿其外周部设置的承接网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室,所述外装罩设置成能够将所述外装罩侧的侧板向外方侧打开,所述外装罩侧的侧板能够装卸地设置,在所述外装罩侧的侧板上的所述脱粒室侧部分,具有越到下方侧越位于脱粒室内方侧的倾斜姿势的导向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收割作业的情况下,预先将外装罩切换到覆盖外装罩侧的侧板的状态(关闭状态)并将外装罩侧的侧板安装于脱粒装置的侧壁,从而可以避免植立于田地的作物进入脱粒装置的横侧部位而接触脱粒装置或其他装置等不利情形。
另外,在脱粒装置内部,伴随着脱粒筒的旋转而借助与承接网的协作对作物进行脱粒处理,从收割谷秆脱粒下来的处理物在承接网漏下而落下并被供给到位于脱粒室的下方的分选处理部。此时,从承接网漏下的处理物有时从承接网上的脱粒筒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即靠近外装罩侧的侧板的部位大量漏下。这样一来,处理物有时以偏向左右方向的状态落下并被供给到分选处理部。其结果是,在处理物的量多的部位,恐怕没有良好地进行分选处理,例如不能良好地进行分选处理而导致谷粒较多地混入到秸秆屑,被排出到外部而构成损失的谷粒数增多等。
于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装罩侧的侧板上的脱粒室侧部分具有越到下方侧越位于脱粒室内方侧的倾斜姿势的导向板,利用导向板将从靠近外装罩侧的侧板的部位大量漏下的处理物朝向脱粒室内方侧引导,从而可以使处理物尽可能以均等化了的状态落下并供给到分选处理部。其结果是,能够以谷粒损失少的状态良好地进行分选处理。
而且,在进行脱粒装置中的维护作业的情况下,预先将外装罩切换到将外装罩侧的侧板向外方侧打开的状态(打开状态),将外装罩侧的侧板从脱粒装置的侧壁拆卸,由此,作业者易于从机体外方侧对脱粒装置进行维护作业。其结果是,通过定期实施维护作业,可以长期维持能够良好地进行分选处理的状态。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以长期良好地进行脱粒处理的联合收割机。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所述外装罩侧的侧板由沿着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轴芯方向被分割的多个分割侧板构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外装罩侧的侧板沿着脱粒筒的旋转轴芯方向被分割为多个分割侧板,因此,与在旋转轴芯方向的整个长度一体地构成的结构相比,分割侧板变得小型轻量。
因此,在装卸外装罩侧的侧板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小型轻量的分割侧板即可应对,因此,作业者的劳力负担减少。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所述导向板在所述多个分割侧板的各个分割侧板上从沿着所述旋转轴芯方向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宽广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057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