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平衡独轮车的无线鸣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8117.2 | 申请日: | 2015-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3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伟礼 |
主分类号: | B62J3/00 | 分类号: | B62J3/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皮发泉 |
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独轮车 无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独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平衡独轮车的无线鸣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自平衡独轮车的发展,自平衡独轮车已经逐渐应用到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自平衡独轮车将会成为一种休闲健身的时尚,它的简单步伐将会为短途和企业内部的交通带来方便和快捷。
但是,就目前的自平衡独轮车的设计理念而言,在通常情况下由于骑车人员是两脚踏行而手是接触不到自平衡独轮车的,由于操作不方便或者认为没有必要,现有的自平衡独轮车都没有设计鸣号功能,这给骑行自平衡独轮车带来诸多的不便。因为在任何场合,如果在骑行自平衡独轮车而前方遇到人时,该车无法进行鸣号,无法警示道路前方人员注意和进行避让,这就给骑行自平衡独轮车和前方行人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平衡独轮车的无线鸣号装置,增设鸣号功能,可及时提醒车辆前方的人员注意并进行避让,减少了骑行者与前方人员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平衡独轮车的无线鸣号装置,包括设置在独轮车内的处理器及无线接收器、安设在独轮车表面上的鸣号设备和使用时置于骑行者手指上或手掌中的鸣号遥控器;所述鸣号遥控器与无线接收器无线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器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且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鸣号设备电连接;所述鸣号遥控器触发后通过无线方式发送鸣号信号至无线接收器,无线接收器接收鸣号信号后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处理鸣号信号后触发鸣号设备发出鸣号警示。
其中,所述鸣号遥控器的底端上设有将其使用时固定在骑行者手上的套环,所述鸣号遥控器通过套环套在骑行者手指上或手掌中。
其中,所述鸣号遥控器的顶端上设有用于触发该鸣号遥控器与无线接收器进行无线连接的按触按钮。
其中,所述鸣号设备安设在独轮车的挡泥板上。
其中,所述鸣号遥控器与无线接收器的无线连接方式为无线蓝牙连接、无线红外连接、无线网络连接或无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平衡独轮车的无线鸣号装置,由处理器、无线接收器、鸣号设备和鸣号遥控器的配合工作形成独轮车的鸣号装置,使得该独轮车具有鸣号功能,若是骑行者看到前方有人员需要进行鸣号时,随时可用一手指触发鸣号遥控器,通过无线方式发送鸣号信号给无线接收器,无线接收器接收鸣号信号后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处理鸣号信号后触发鸣号设备发出鸣号警示,及时提醒前方人员注意并进行避让,减少了骑行者与前方人员的安全隐患;同时,鸣号遥控器使用时是置于骑行者手指上或手掌中的,骑行者可用一个手指就能完成触发工作,这样既不影响手掌的开合且无需两个手操作,达到了操作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平衡独轮车的无线鸣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独轮车 11、处理器
12、无线接收器 13、鸣号设备
14、鸣号遥控器 101、挡泥板
141、套环 142、按触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的自平衡独轮车的无线鸣号装置,包括设置在独轮车10内的处理器11及无线接收器12、安设在独轮车10表面上的鸣号设备13和使用时置于骑行者手指上或手掌中的鸣号遥控器14;鸣号遥控器14与无线接收器12无线连接,无线接收器12与处理器11的输入端电连接,且处理器11的输出端与鸣号设备13电连接;鸣号遥控器14触发后通过无线方式发送鸣号信号至无线接收器12,无线接收器12接收鸣号信号后发送至处理器11,处理器11处理鸣号信号后触发鸣号设备13发出鸣号警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伟礼,未经张伟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81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化硅中间带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浮岛结构的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