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探头近场天线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2701.7 | 申请日: | 2015-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9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奕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奕铭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远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76 | 代理人: | 田志远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头 近场 天线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测量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天线有源和无源测量的多探头近场天线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天线的研发工作,国内出现了一些年产天线达到几百万台、品种达到数百种之多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涵盖了消费类电子产品使用的小型天线,移动通信基站、军工装备等设备使用的中型或大型天线。天线测量的速度,精度以及可测被测物类型覆盖面已经成为企业研发工作进程的瓶颈。
传统的单探头天线测量系统存在以下缺陷:测量中被测天线必须在一个单探头前二维旋转,以确保包围该被测天线在一个球面上的场,由于这种二维旋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导致单探头测量系统测量效率低下;测量时间长;由于环境变化,仪器不稳定性等外在因素导致的测量问题发生的概率越高;传统的单探头测量系统为了得到较高的效率,往往降低了采样密度;传统的远场测试系统在搭建时需要非常大的测试场地,场地区域需要近千平米甚至更大;另外,小型多探头近场天线测量系统其被测物最大尺寸受到限制。
以上缺陷,值得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探头近场天线测试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多探头近场天线测试系统,包括测试系统软件载体、测量仪器、多探头近场天线 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探头近场天线测试设备包括支撑结构、拱环、电箱、射频辐射信号采样探头、抱杆、载物架、转台以及伺服电机;所述射频辐射信号采样探头为10-200个,并按照一定角度间隔均匀设置在所述拱环上,所述拱环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拱环内侧设有U型的吸波棉,若干块所述吸波棉将所述拱环整体包裹,所述射频辐射信号采样探头分别从所述吸波棉开孔处伸出并指向所述拱环中心位置,所述抱杆下端穿过所述拱环连接所述转台、所述载物架设于所述抱杆上端,且所述载物架承载被测物使被测物处于所述拱环中心位置所述转台为多轴转台,所述伺服电机连接至所述多轴转台并驱动所述多轴转台转动。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测试系统软件载体为普通商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独立设置或者集成于多探头进场天线测试设备内的计算机模块。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测量仪器为无源测量仪器或有源测量仪器,所述无源测量仪器为网络分析仪或者是信号源和频谱仪组合成的仪器组,所述有源测量仪器为通信综合测试仪或者是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仪组成的仪器组。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箱为集成电箱,或者是2个或2个以上的分离电箱的组合体。
进一步的,所述电箱包括仪器切换装置、探头控制装置、转台控制装置、电源模块、接收放大器、发射放大器和传输切换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箱内设有多个多路高速电子开关,通过控制多路高速电子开关打开、关闭不同通路可以选择相应的所述射频辐射信号采样探头以及极化。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抱杆内部有轴向通孔,并通过轴向通孔内的射频线连接至电箱的传输切换装置。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射频辐射信号采样探头为具有两个相互垂直交叉的极化的覆盖超宽带采样探头。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台轴数为1-5轴,所述多轴转台的轴数与所述伺服电机数量相匹配,所述多轴转台每增加一轴对应增加一台所述伺服电机。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台上设有紧急触发开关,当转台出现移动过度时触发紧急开关,移动过程紧急终止。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测试效率显著提高,在被测物外围设360度包围被测物的双极化超宽带探头阵列,通过快速电子扫描代替慢速机械扫描,被测物仅需要一维旋转即可确定包围该被测天线的一个球面上的场。
2、本实用新型测量精度高,无需牺牲采样精度,测量精度有显著优势。
3、本实用新型测量场地仅需要1百平米左右,大大节约了场地范围。
4、本实用新型最大可测被测物尺寸可达4.6米,在被测物尺寸上具有明显优势。
5、本实用新型中23探头的测试系统对被测物的场描述采样点数为2208个,此过程需要转台转动位置变动2次,每个转台位置转台角度转动11次,相对单探头系统测试效率提高43倍以上。
6、本实用新型无需手动切换测试仪器,自动切换仪器,操作便利性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架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箱结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奕铭,未经陈奕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27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