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骨折复位固定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2930.0 | 申请日: | 2015-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5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马坤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A61B17/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地址: | 40216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折 复位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骨折复位固定钳。
背景技术
骨折是骨创伤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过程中,必须先将移位的骨折进行复位然后才能进行固定。在骨科临床上,对于斜形、螺旋形的四肢骨干骨折,通常采用三步法完成骨折固定:第一步,骨折复位钳复位骨折断端;第二步,在骨折断端临时植入克氏针以增强稳定性;第三步,采用钢板螺钉固定骨折断端。然而传统的骨折复位钳只能起到复位作用,并且由于骨折复位钳的存在,当植入克氏针时,其将影响克氏针进针点的选择,从而导致克氏针不能植入最佳位置。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使用电钻植入克氏针,而骨皮质坚硬,克氏针初始钻入比较困难,经常出现克氏针滑离进针点,从而引起骨折断端部位肌肉软组织,甚至神经血管的损伤,同时,还可能出现进针点偏离目标方向,不能植入最佳位置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骨折复位固定钳,使得在植入克氏针时,能够直接沿着最佳方向植入克氏针,也能够避免克氏针滑离或者偏离植入方向而导致损伤骨折断端软组织及神经、血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折复位固定钳,包括铰接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其中,所述第一钳臂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弧形钳头,所述第二钳臂的顶端设置有第二、三弧形钳头,且所述第二弧形钳头在所述第一弧形钳头与所述第三弧形钳头之间,所述第一弧形钳头上设置有多个导向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头上的并列设置有两或五行导向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头上每行的导向通道的个数为5个,且相邻两个导向通道之间的锐角范围为5°-2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钳头、所述第二弧形钳头和所述第三弧形钳头的内侧均各自设置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纹为锯齿状螺纹,或者未多个凸起。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钳臂和所第二钳臂之间设置可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钳臂和所第二钳臂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螺旋轴和固定螺栓,其中,所述螺旋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钳臂的中后部,所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钳臂的中后部,且所述固定螺栓套设在所述螺旋轴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棘爪,棘轮和齿条,其中,所述棘轮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钳臂的中后部,所述棘爪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钳臂的中后部,且其自由端与所述棘轮的锯齿相啮合,所述齿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钳臂的中后部,其另一端的锯齿与所述棘轮的锯齿相啮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钳头和所述第三钳头之间的间隙距离为45mm-65mm。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固定钳,通过在第一钳头上预设多个克氏针导向通道,从而使得在克氏针植入过程中,可直接通过选择一个最佳导向通道植入克氏针,从而避免植入过程中,克氏针滑离进针点而导致骨折断端软组织及神经、血管损伤,同时该导向通道也可一直维持克氏针的位置,避免其在植入过程中,偏离植入方向而使得不能够植入最佳位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骨折复位固定钳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反映图1中第一弧形钳头上导向通道的示意图;
图3是反映图1中第一弧形钳头上各个导向通道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2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机底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有机蔬菜专用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