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水切端头的定位装置及外水切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81092.5 | 申请日: | 2015-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9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泱;潘坡;郭恒如;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4 | 分类号: | B60J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水 端头 定位 装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外水切的安装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外水切端头的定位装置及外水切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零件中的内外水切是指车门玻璃上升和下降的下缘,内部和外部两侧的橡皮刮水条。内部橡皮刮水条为内水切,外部橡皮刮水条为外水切。
针对外水切,其具有如下主要功能:一、密封功能,阻挡气、水和灰尘通过门内板进入乘客舱,同时具备清洁玻璃的功能;二、装饰功能,外水切的表面可以作为外观面装饰整车效果,如金属亮条等。
现有技术中的外水切通常是卡持在车门外板的钣金翻边上,外水切两端的安装结构通常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一、外水切与车门外板的钣金翻边之间的卡持结构如果延伸到车门端部,则外水切的端头不需要固定结构,仅依靠卡持结构即可。但是这种安装结构牢固性差,时间久了后容易上下发生松脱。
二、外水切与车门外板的钣金翻边之间的卡持结构如果不能延伸到车门端部,则在外水切的端头设置固定结构,并通过螺钉紧固。这种安装结构成本高,而且容易造成螺钉外露,影响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水切端头的定位装置及外水切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使外水切在车门外板上固定的更牢固,且提高车身外观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水切端头的定位装置,所述外水切包括本体和端头,所述端头位于所述本体的两端,其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端盖,所述端盖固定封堵在外水切的端头;
用于卡入车门钣金的卡孔内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外水切的本体的下方;
连接部,所述端盖与所述卡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外水切端头的定位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为凸起状,卡在所述车门钣金的内侧;所述第二卡扣包括直角外边,所述直角外边分别贴在所述车门钣金的内侧和车门钣金的卡孔侧。
如上所述的外水切端头的定位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端盖、卡接部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外水切端头的定位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端盖、卡接部和连接部的材质均为塑料。
如上所述的外水切端头的定位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端盖、卡接部和连接部的材质均为尼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外水切总成,包括外水切,其中,所述外水切总成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水切端头的定位装置,所述外水切的本体上设置有卡夹部,所述定位装置的卡接部固定夹持在所述卡夹部。
如上所述的外水切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外水切的本体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卡接部的本体容置在所述滑槽中。
如上所述的外水切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卡夹部与所述外水切的本体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水切端头的定位装置及外水切总成设置有端盖和卡接部,端盖固定在外水切的端头,卡接部卡接到车门钣金的卡孔内,从而可以将外水切定位,与现有技术中螺丝外露相比,提高了外观质量,同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水切端头的定位装置在整车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水切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水切总成安装在车门钣金上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水切端头的定位装置在整车上的位置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水切端头的定位装置,从图1可以看出,外水切1包括本体11和端头12,端头12位于本体11的两端,分别靠近汽车的A、B、C柱。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水切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外水切总成,包括外水切1和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外水切端头的定位装置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水切总成安装在车门钣金上的断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和图3,定位装置2包括端盖21、卡接部22和连接部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810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集束电机驱动桥
- 下一篇:一种汽车前窗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