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灯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64803.8 | 申请日: | 2015-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7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沈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正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H05K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灯 无线 接收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接收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灯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电灯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是无线遥控开关的一种装置,无线遥控开关是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用无线遥控器控制各类灯具,门,窗帘等家居用品的一种新型智能开关,电灯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的外接端子连接电灯的零线和火线,用以控制电灯的开启和熄灭。电灯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首先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接收无线信号,再将其转换为控制信号,控制电灯的零线和火线的通断。
目前,市场上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它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PCB电路板, PCB电路板主要承载着控制电路,而电路中的电源模块、无线接收模块、控制模块都设置在一块PCB板子上。这种无线接收控制装置虽然能够实现基本功能,但由于无线接收模块处理的是电磁波无线信号(属于弱电),控制模块连接的是电灯的零线和火线(属于强电),控制模块相对于无线接收模块所处理的电压强度差别较大,在同一块PCB板上由于导线的连接是通过铜丝连接,由于PCB板上的铜丝较细,连接在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铜丝由于电流变化会产生电磁干扰,使得彼此之间容易影响,而且在同一个PCB板子上发生线路故障之后,替换整个PCB板成本较高,传统的PCB板子的面积较大使得机壳面积增大,同时机壳的面积增大,使得机壳材料增加,PCB板子各功能模块划分不清楚,因此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强,面积小,维修方便的电灯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灯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无线接收模块、控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均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为无线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提供电源,所述电源模块连有外接端子,所述外接端子用以连接负载,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控制模块分别设置于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上,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接插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收模块包括天线、滤波电路、无线接收芯片、晶振;
所述滤波电路耦接于天线用以滤除天线输出的干扰信号;
所述无线接收芯片耦接于滤波电路用以接收滤波信号并发送电信号;
所述晶振耦接于无线接收芯片用以提供无线接收芯片的时钟信号。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脉冲提供单元、执行单元、指示单元;
所述脉冲提供单元发出脉冲信号;
所述控制芯片耦接于脉冲提供单元以接收脉冲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
所述执行单元耦接于控制芯片以接收控制信号,并响应于控制信号以控制负载的启闭;
所述控制芯片输出指示信号;
所述指示单元耦接于控制芯片以接收指示信号,并响应于指示信号以指示控制芯片是否工作;
优选的,所述控制芯片还连有接线端子,所述无线接收芯片还连有插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插线端子插接。
优选的,所述执行单元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上并联有续流二极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PCB板上设有橡胶凸起,所述第二PCB板上设有橡胶凹槽,所述橡胶凸起与橡胶凹槽对应卡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无线接收模块与控制模块分别设置于两个PCB板上,一方面可以减少PCB板所占的面积,从而使得整个电灯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的面积减少,利用空余的空间,从而向小型化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隔离不同信号之间的干扰,而且无线接收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接插线连接,连接更加稳定,当某个部分损坏后,可以直接更换损坏的部分,不用更换整块PCB板,维修更换方便。在成本上,将无线接收模块与控制模块分别设置于两个PCB板上有效减少PCB板上的空间浪费率,结构上简化,设计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灯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灯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实施例的无线接收模块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灯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实施例的控制模块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灯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内部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灯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机壳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灯的无线接收控制装置机壳拆卸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正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正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648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