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胎胎面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6412.1 | 申请日: | 201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7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冷雨泉;张阳;张伟;何旭;张会文;付明亮;陈正仓;蔺兆宝;刘玉旺;骆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C11/03 | 分类号: | B60C11/03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工具的轮胎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轮胎胎面。
背景技术
轮胎已作为多数移动平台的运动部件,为平台提供较高能效的移动。但是,现有的轮胎技术,除麦卡纳姆轮以外,大多都不能够在硬件上提供平台的全方位移动,仅能够提供前后运动及转弯运动。对于全向轮及麦卡纳姆轮,其组成复杂,主要由主动的轮毂和轮毂外缘按一定倾斜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被动滚轮组成,且由于组件的众多导致自身的最小尺寸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胎面结构。该轮胎胎面结构能够实现移动平台的全方位移动,并且成本与最小尺寸都得到了大幅度降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胎胎面,包括沿同一方向倾斜的多个斜槽和多个斜块,所述斜槽和斜块间隔交替设置,所述斜槽和斜块相互平行。所述斜槽和斜块与轮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所述多个斜槽沿轴向依次首尾相连,所述多个斜块沿轴向依次首尾相对应或相连接。
所述多个斜块沿轴向依次首尾相连接,形成沿轴向延伸的螺纹线,所述螺纹线为单条或多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的技术,使轮胎的外表面直接形成沿轴线方向的螺旋线,结构简单,成本与最小尺寸都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并且能够实现移动平台的全方位移动。
2.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的应用于各类的移动平台,如各类汽车、玩具及机器人等以轮子作为驱动的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个轮胎产生平移原理示意图。
其中:1为轮胎,2为轮胎轴线,3为斜槽,4为斜块,5为平台底座,F为推力,F合为合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沿同一方向倾斜的多个斜槽3和多个斜块4,所述斜槽3和斜块4间隔交替设置,所述斜槽3和斜块4相互平行。所述斜槽3和斜块4与轮胎轴线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所述多个斜槽3沿轴向依次首尾相连,所述多个斜块4沿轴向依次首尾相对应或相连接。
所述多个斜块4沿轴向依次首尾相连接时,形成沿轴向延伸的螺纹线,所述螺纹线为单条或多条。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的螺旋式的轮胎外表面,一方面能够作为像普通轮胎一样提供向前的运动,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控制和安装能够提供朝向于侧向的运动,能够实现平台的全方位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当两轮胎1平行安装于平台底座5的底部,两轮胎1的轮胎轴线2平行,且两轮胎1的螺旋线方向相反。两轮胎1分别向不同方向旋转时,使两轮胎1分别产生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轮胎轴线2方向的推力F。两轮胎1的转速相同,曲线对称相反,产生两大小相等的推力F,且两推力F的合力F合沿两推力F的中分角方向(即轮胎轴线2方向)。当两个轮胎1同时相内旋转时,合力F合向左;当两个轮胎1同时向外旋转时,合力F合向右,从而实现平台底座5的左、右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64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