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载荷的新型测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52441.0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1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刘德昆;王曦;孙守光;刘志明;任尊松;金新灿;王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22 | 分类号: | G01L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刘冬梅;路永斌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载荷 新型 测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轴承的载荷的结构。
背景技术
轴承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机械零件,其使用寿命直接影响使用它的机械寿命,因此,了解轴承在机械实况工作过程中的载荷状况,对于准确估计轴承的使用寿命,或者对轴承结构进行合理化设计,都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现有轴承载荷的新型测试结构,是在外环的外环面上贴应变片。采用这样的结构,应变片的电阻变化值过小,会导致最终的测试结果并不可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之前曾提出一种“轴承载荷测试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该轴承包括内环21、外环以及多个滚子23,该测试结构是将轴承的原配外环卸下,然后制造一个测试外环22装上,通过该测试外环22上的特殊构造,使得测试外环22上的应变片26的电阻变化值在同样的载荷F下得以放大,使得测试结果更为精确。
然而,该“轴承载荷测试结构”需要卸下原配外环,然后制作尺寸相当的测试外环,因此制作程序麻烦,不适合大规模使用;更重要的是,该“轴承载荷测试结构”使用测试外环替换原配外环,还和可能导致轴承的受力发生大的改变,并不能真实反映原轴承的受力情况,得到的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载荷的新型测试结构,在能够获得精确载荷测试结果的前提下,还不会改变轴承的受力条件,使得载荷测试结果更为符合真实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轴承载荷的新型测试结构,所述轴承包括内环、外环以及多个滚子,在所述内环上加有载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环的外环侧密合套接一个外套环,并在所述外套环的内侧环面上沿轴承的轴向开至少一条沉槽,所述沉槽具有一个槽底以及连接在槽底与外套环的内侧环面之间的两个侧壁,在槽底与至少其中一个侧壁的交界位置处贴有应变片。
所述的轴承载荷的新型测试结构,其中:所述槽底与侧壁之间用圆弧过渡连接,而应变片贴在所述圆弧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如此结构,所述外套环将外环上的应变转移到了外套环上,并通过外套环的沉槽上的圆弧过渡区域形成的应力集中,使贴在所述圆弧过渡区域上的应变片,随着载荷F的变化,能够出现明显的电阻值波动,从而准确地测量出轴承所承受的载荷值。同时,采用如此结构,没有对原轴承的整体或者零件进行破坏或者更换,可以保证应变片所测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原轴承的受力情况。
附图说明
图1、图2分别是现有轴承载荷测试结构的正视图与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载荷的新型测试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内环21、测试外环22;滚子23;应变片26;载荷F;内环31;外环32;滚子33;外套环34;沉槽341;侧壁3412;应变片34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载荷的新型测试结构的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轴承包括内环31、外环32以及多个滚子33,在所述内环31上加有载荷F,而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
在所述外环32的外环侧密合套接一个外套环34,并在所述外套环34的内侧环面上沿轴承的轴向开一条沉槽341,所述沉槽341具有一个槽底3411以及连接在槽底3411与外套环34的内侧环面之间的两个侧壁34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槽底3411与侧壁3412之间用圆弧过渡连接,而应变片342贴在所述圆弧位置。
如此结构,所述外套环34将外环上的应变转移到了外套环34上,并通过外套环34的沉槽341上的圆弧过渡区域形成的应力集中,使贴在所述圆弧过渡区域上的应变片342,随着载荷F的变化,能够出现明显的电阻值波动,从而准确地测量出轴承所承受的载荷值。
同时,采用如此结构,没有对原轴承的整体或者零件进行破坏或者更换,可以保证应变片342所测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原轴承的受力情况。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载荷的新型测试结构,经标定以后,可以用于实验室内的轴承载荷测试实验,也可安装到实况现场进行在位测试,具体的标定程序以及测试方法均为常规技术,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524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毛细管压力稳压器
- 下一篇:超声波热量表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