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性耐疲劳传动带及其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9615.8 | 申请日: | 2015-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0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烟;王其;费雪峰;刘昌杰;施奕良;郑程嘉;郑新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百和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5/08;D03D13/00;F16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滕胜利 |
地址: | 2141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疲劳 传动带 及其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耐疲劳传动带,特别涉及一种弹性耐疲劳传动带及其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纺织传动带作为一种低速、小动力、小尺寸、小带轮传动带,目前已广泛用于无线电设备、小型机械等传动带。
现有纺织传动带,由于一般采用无弹性织物,织物较硬,使用时安装张力大,容易疲劳损坏,安装张力小容易脱落,特别是传动带安装在小尺寸带轮上,曲率半径小,传动带弯曲大,耐疲劳性能差。现有的弹性带织物一般为单层织物(如图1所示),经纱1和经纱2与纬纱A1、A2、A3、A4、A5、A6等交织形成平纹织物,经纱1通常为1根涤纶低弹丝与1根乳胶丝循环排列组成一组经纱,经纱2通常为1根乳胶丝与1根涤纶低弹丝循环排列组成一组经纱,纬纱A1、A2、A3、A4、A5、A6等为涤纶低弹丝,织物厚度小,伸长大,变形大,无法用作此类传动带织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弹性耐疲劳传动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弹性耐疲劳传动带的生产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以及其它目的将通过下列详细描述和说明来进一步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耐疲劳传动带由纱线通过织造构成,其中织物结构为:
(1)、织物由上下两层纬纱A1、A2、A3、A4、A5和B1、B2、B3、B4、B5和四根经纱1、2、3、4交织而成,其中纬纱为涤纶低弹丝,2、3经纱可以为1根涤纶低弹丝与1根乳胶丝循环排列,1、4经纱全为涤纶低弹丝;
(2)、在A1、B1纬纱处,1、2经纱与A1纬纱交织,3、4经纱与B1纬纱交织,此处织物上下两层分开;
(3)、在A2、B2纬纱处,2、4经纱与A2纬纱交织,1、3经纱与B2纬纱交织,此处织物上下两层相连;
(4)、在A3、B3纬纱处,2、4经纱与A3纬纱交织,1、3经纱与B3纬纱交织,此处织物上下两层分开;
(5)、在A4、B4纬纱处,1、2经纱与A4纬纱交织,3、4经纱与B4纬纱交织,此处织物上下两层相连,整个织物为上下相连的两层弹性织物。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耐疲劳传动带用如下方法生产包括如下步骤:
(1)、棕丝9、10和11、12分别控制经纱1、2和3、4形成开口14和15,纬纱18和19分别由引纬器20、21引入开口14和15,打纬器13将纬纱18和19打紧;
(2)、棕丝9、10和11、12上下交换位置,棕丝10、9和12、11分别控制经纱2、1和4、3形成开口14和15,纬纱18和19分别由引纬器20、21引入开口14和15,打纬器13将纬纱18和19打紧;
(3)、棕丝9、12上下交换位置;
(4)、棕丝10、12和9、11上下交换位置,棕丝12、10和11、9分别控制经纱4、2和3、1形成开口14和15,纬纱18和19分别由引纬器20、21引入开口14和15,打纬器13将纬纱18和19打紧;
(5)、棕丝12、10和11、9上下交换位置,棕丝10、12和9、11分别控制经纱2、4和1、3形成开口14和15,纬纱18和19分别由引纬器20、21引入开口14和15,打纬器13将纬纱18和19打紧;
(6)、棕丝12、9上下交换位置;
(7)、棕丝10、9和12、11上下交换位置,棕丝9、10和11、12分别控制经纱1、2和3、4形成开口14和15,纬纱18和19分别由引纬器20、21引入开口14和15,打纬器13将纬纱18和19打紧,以此规律循环,编织成弹性耐疲劳传动带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百和织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百和织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96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织帽机
- 下一篇:一种机织人字纹渐变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