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动力水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42790.4 | 申请日: | 2015-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9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强;刘树森;张梦军;沈皓;严铂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晧强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45/02;B01D50/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8 | 代理人: | 李向丹 |
地址: | 8382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水气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动力水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褐煤干燥提质工艺过程中,褐煤中的水分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排放至大气中,未加以回收利用。以新疆地区的褐煤为例,其含水量≥29%,干燥提质过程中会把褐煤中的水分排出大约25%个水,这么多的水如果不回收直接排空,对于严重干旱的新疆地区来说非常可惜,然而目前没有针对褐煤干燥提质工艺中进行水回收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动力水气分离器,能将褐煤或其他介质干燥工艺中的水分进行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无动力水气分离器,具有一空腔筒体,所述筒体的上侧部设有水平进气管,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竖向排气管,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气管的上部设有分叉的冷风支管,所述冷风支管与进气管之间的角度为30°至45°,所述排气管向下延伸至筒体内低于进气管处。
进一步的,所述冷风支管靠近进气管口的一侧延伸至进气管内一小段距离,并逐渐过渡至相对侧。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进入筒体处设有喷雾装置。
进一步的,围绕所述排气管在筒体内的部分设有循环水冷管。
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气管以下的筒体内上部,围绕筒体内壁设有若干与筒体内壁呈一定夹角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与筒体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的上部筒体内设有锥形挡风板和/或十字形挡风板。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上部管口略高于筒体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无动力水气分离器结构简单,在褐煤提质干燥工艺中,其安装于袋式除尘器引风机后部,将袋式除尘器所排出废气中的水分进行分离;该水气分离器利用自身气体高速流动的特性,不需要添加任何动力设备即可脱除废气中的水分。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为无动力水气分离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体进入筒体内的示意图;
图3为冷风支管与进气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筒体内引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1.进气管,2.冷风支管,3.喷雾装置,4.排气管,5.循环水冷管,6.引流板,7.锥形挡风板,8.十字挡风板,9.出水管,10.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无动力水气分离器,具有一空腔筒体10,筒体10的上侧部设有水平进气管1,筒体10的顶部设有竖向排气管4,筒体的底部设有出水管9,进气管1的上部设有分叉的冷风支管2,冷风支管2与进气管1之间的角度为30°至45°,排气管4向下延伸至筒体10内低于进气管1处。
以褐煤干燥提质工艺为例,褐煤经卧式烘干机干燥后,褐煤中的大部分水分都变成水蒸气,随褐煤烘干产生的热废气一并进入袋式除尘器,将袋式除尘器引风机后部与进气管1连接,热废气高速进入进气管1,并在冷风支管2处形成吸力,使冷风支管2吸入冷风对热废气进行冷却,热废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带有水滴的废气遇排气管4的阻挡,形成旋流,如图2所示。废气中的水滴遇到筒体10内壁,依靠重力滑落,并从出水管9流出。冷风支管2与进气管1之间的角度为30°至45°,与废气气流前进方向相逆,可防止废气气流进入冷风支管2。
出水管9的上部筒体10内设有锥形挡风板7和十字形挡风板8,可限制气体旋转区域,使气流遇阻后向上抬升,可防止已被捕集的水再次被气流带走。
为加大热废气冷却程度,使水蒸气尽可能多的凝结,进气管1进入筒体10处设有喷雾装置3;围绕排气管4在筒体10内的部分设有循环水冷管5。喷雾装置3根据热废气的具体温度选择是否开启;循环水冷管5视筒体10的具体温度决定是否开启。
出水管9的上部管口要略高于筒体10底部,使底部存有一定高度的水。
优选的,如图3所示,冷风支管2靠近进气管1管口的一侧延伸至进气管1内200mm,即图中的A点低于B点,并由A点逐渐过渡至B点。冷风支管2一侧延伸至进气管1内,能起到更好的阻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晧强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新疆晧强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427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