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振动给料机输料槽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7936.8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2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史富增;王绍腾;祁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7/04 | 分类号: | B65G2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料机输料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给料机输料槽。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在冶金、煤矿、选矿、建材、化工、磨料等行业中,破碎、筛分等生产线的单位产量越来越大,每一次停机维修的成本也与之俱增,对给料、破碎、运输、筛分等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针对振动给料机,其输料槽的结构和面积决定着给料机的处理能力和使用寿命,随着振动给料机最大给料粒度和处理能力的增大,导致输料槽的尺寸越来越大,使用一块常用型号的钢板进行折弯已经不能满足槽体底板的需求。但是,由于定制大尺寸钢板会大大增加成本,故常采用两块或多块钢板拼接的方法来焊接振动给料机输料槽。
常见的振动给料机输料槽结构为沿槽体中间对称面拼接或沿槽体底部平面与两侧平面的交界线拼接,这两种槽体结构的焊接位置是振动给料机工作的应力集中位置,焊缝容易开裂,降低焊接槽体的可靠性,缩短了振动给料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动给料机输料槽,有效避免底板拼接焊缝开裂,可提高给料机整机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振动给料机输料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横截面呈L形的侧板,两个L形的侧板之间连接有底板,两个L形的侧板和底板组成横截面呈U形的槽体,所述槽体的一端设置有后板。
优选,所述槽体靠近后板的一端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激振装置的连接板,所述两个侧板的两侧均匀设置有用于安装振动给料机减振弹簧的弹簧安装座。
优选,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其中,所述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纵向加强筋的两条焊缝设置在底板和侧板二者拼接焊缝的两侧。
优选,所述槽体在位于底板上表面设置有衬板,最好,所述槽体内壁设置有衬板。
底板和侧板的焊接位置在槽体底部,两条焊缝关于槽体中间平面对称分布,保证了槽体的两侧平面与底部平面的交界处没有焊缝,同时槽体底部的中间对称面位置也没有焊缝,槽体的主要焊接区域成功避开了振动给料机工作时的主要应力集中位置。其中纵向加强筋的两条焊缝分布在底板和侧板二者拼接焊缝的两侧,降低工作时物料下落对拼接焊缝的冲击。衬板便于根据衬板实际使用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衬板之间的缝隙避免与槽体拼接焊缝重叠,同样可降低物料下落对拼接焊缝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避免底板拼接焊缝开裂,可提高给料机整机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降低工作时物料下落对拼接焊缝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振动给料机输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3中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的标记含义如下:
1:底板;2:衬板;3:纵向加强筋;4:横向加强筋;5:侧板;6:弹簧安装座;7:连接板;8: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振动给料机输料槽,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两个横截面呈L形的侧板5,两个L形的侧板5之间连接有底板1,底板1呈平板状且与两个L形的侧板5的底部相连,两个L形的侧板5和底板1组成横截面呈U形的槽体,底板1与两块侧板2拼焊构成给料机输料槽的主体部分。所述槽体的一端设置有后板8,即图1中的右侧设置有后板8,工作时,物料从顶部落下来,从图1中的左侧输送出去。
优选,所述槽体靠近后板8的一端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激振装置的连接板7,所述两个侧板5的两侧均匀设置有用于安装振动给料机减振弹簧的弹簧安装座6。图2中,四个弹簧安装座6焊接在槽体侧板5上。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纵向加强筋3和横向加强筋4,优选,所述纵向加强筋3和横向加强筋4的横截面呈U形。
其中,所述纵向加强筋3的两条焊缝设置在底板1和侧板5二者拼接焊缝的两侧,即U型纵向加强筋3骑扣在拼接焊缝上,降低工作时物料下落对拼接焊缝的冲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79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量自耗型落料桶
- 下一篇:一种新型低噪音刮板机二级减速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