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灯光控制的室内环境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5045.9 | 申请日: | 2015-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6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岳忠;汪涛;张潇云;周训志;余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5/02 | 分类号: | G05B15/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412007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灯光 控制 室内环境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灯光控制的室内环境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类终端节点,按约定的协议,将客观世界的物品和互联网相连接,通过信息交换实现智能化的监视和管理。物联网是为了实现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生活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对居住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人们希望能通过互联网去管理家庭环境,这样人们就可以从繁忙的家居生活中解脱出来。室内环境监控系统的目标就是使人们的家庭生活更安全,舒适,节能和便利,这也是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
室内环境监控系统早期主要是面对单个的电器,没有形成网络。后来有了简单的网络,但目的比较单一,主要是针对某一单独的功能,比如单一的自动抄表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室内环境监控系统主要是面对单个的电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灯光控制的室内环境监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灯光控制的室内环境监控系统,包括CC2530芯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煤气检测传感器、灯和驱动电路,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煤气检测传感器分别与CC2530芯片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煤气检测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室内环境中的温度值、湿度值、煤气值,并将检测到的数值传递到所述CC2530芯片中保存,所述灯通过驱动电路与CC2530芯片相连接,所述CC2530芯片根据接收到的数值来控制灯的亮度;
还包括一底座,所述CC2530芯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玻璃层,所述电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玻璃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玻璃层,所述CC2530芯片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相连接,用于向透明导电层施加电压。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式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湿度传感器为铁化合物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碳纤维层,所述第一玻璃层的外部设有碳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层的外部设置有纳米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系统中运用Zigbee2007无线通信协议,同时采用德州仪器公司的CC2530芯片实现数据传输,各类终端节点、路由中继节点和中心协调器节点组成一个分布式无线传感网络,实现对家居环境的监测和控制。CC2530芯片是用于2.4-GHz IEEE 802.15.4、ZigBee和RF4CE应用的一个真正的片上系统(SoC)解决方案。它能够以非常低的总的材料成本建立强大的网络节点。CC2530结合了领先的RF收发器的优良性能,业界标准的增强型8051CPU,系统内可编程闪存,8-KB RAM和许多其它强大的功能。网络中路由节点传感器采集家居环境中温度、湿度等监测信息发送至协调器的中央管理平台,方便用户随时查看家庭各个环境指标。并且能够实现对家电设备的控制管理。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还包括一底座,底座中设有电致变色层,通过CC2530芯片向透明导电层施加电压,达到电致变色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使材料的颜色发生变化,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数值来反映颜色,达到警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CC2530芯片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50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城市电动车充电站系统仿真平台架构
- 下一篇:智能办公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