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材料挤压成型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222714.7 | 申请日: | 2015-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8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丰亚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3/04 | 分类号: | B28B3/04;B28B7/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材料 挤压 成型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材料挤压成型辅助装置,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材料制作使用中,经常需要针对建筑材料予以挤压成型,以便制造出块状建筑材料供给使用,一般的建筑材料制备装置或者方法中,存在挤压操作复杂的情况,同时对于供料存在浪费,对此,需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材料挤压成型辅助装置,以便更好地针对建筑材料模具进行冷却处理,改善模具使用效果,方便更好地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材料挤压成型辅助装置,包括底座腔,底座腔上部左侧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上部设置有进料腔,进料腔下部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右侧设置有凹模,凹模右侧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下部连接有集料腔;凹模上部设置有凸模,凸模上部设置有凸模连接板,凸模连接板上部设置有凸模固定板,凸模固定板左右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左连接螺栓和右连接螺栓;凹模下部设置有冷却腔,底座腔下部设置有冷却液腔,底座腔中间位置设置有抽液机,抽液机下部连接有供液管,供液管下部连接有过滤器,抽液机上部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进液管,进液管另一侧均连接有回液腔,回液腔下部均连接有出液腔,出液腔下部均设置有多个出液孔。
进一步地,凸模右侧设置有电源腔,电源腔侧面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源腔左侧设置有电源线管,电源线管下部设置有多个加热腔,加热腔内部均设置有加热棒,电源接口上设置有电源线与加热棒相连接,电源线设置在电源线管内部。
进一步地,底座腔和冷却液腔内部均设置有多个制冷片。
该装置中,利用右连接螺栓和左连接螺栓将凸模固定板固定在压力机上,将原料倒入进料腔,原料从进料管进入凹模内部,利用压力机带动凸模固定板下降,从而带动凸模向下移动。电源接口接通外部电源,加热棒开始加热,对凸模进行加热,使下方的原料融化。压力机继续带动凸模下降,利用凸模和凹模将原料挤压成型,多余的废料从出料管进入集料腔进行收集。在抽液机的作用下,冷却液腔内储存的冷却液经过过滤器过滤后被抽入供液管,进入出液管内的冷却液从进液管进入回液腔,将冷却腔内的热量带走,使凹模快速冷却,从而使建筑材料快速成型。冷却液进入出液腔后再从出液孔回到冷却液腔继续使用,利用制冷片对冷却液进行冷却,避免冷却液升温而失去作用。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装置能有效地针对建筑材料模具进行快速冷却处理,改善建筑材料挤压成型效果,并方便收集处理废料,便于根据需要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冷却液腔;2、出液孔;3、过滤器;4、供液管;5、出液腔;6、集料腔;7、底座腔;8、回液腔;9、出料管;10、右连接螺栓;11、电源腔;12、电源接口;13、加热腔;14、加热棒;15、凸模连接板;16、凸模固定板;17、左连接螺栓;18、电源线管;19、凸模;20、进料腔;21、进料管;22、抽液机;23、支撑柱;24、出液管;25、凹模;26、冷却腔;27、进液管;28、制冷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建筑材料挤压成型辅助装置,包括底座腔7,底座腔7上部左侧连接有支撑柱23,支撑柱23上部设置有进料腔20,进料腔20下部连接有进料管21,进料管21右侧设置有凹模25,凹模25右侧设置有出料管9,出料管9下部连接有集料腔6;凹模25上部设置有凸模19,凸模19上部设置有凸模连接板15,凸模连接板15上部设置有凸模固定板16,凸模固定板16左右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左连接螺栓17和右连接螺栓10;凹模25下部设置有冷却腔26,底座腔7下部设置有冷却液腔1,底座腔7中间位置设置有抽液机22,抽液机22下部连接有供液管4,供液管4下部连接有过滤器3,抽液机22上部连接有出液管24,出液管24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进液管27,进液管27另一侧均连接有回液腔8,回液腔8下部均连接有出液腔5,出液腔5下部均设置有多个出液孔2。凸模19右侧设置有电源腔11,电源腔11侧面设置有电源接口12,电源腔11左侧设置有电源线管18,电源线管18下部设置有多个加热腔13,加热腔13内部均设置有加热棒14,电源接口12上设置有电源线与加热棒14相连接,电源线设置在电源线管18内部。底座腔7和冷却液腔1内部均设置有多个制冷片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丰亚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丰亚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27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