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3D打印的铸造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4950.2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2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彭凡;刘轶;余佼;王军伟;杜文军;杜银学;丁琳俊;冯正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共享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7/02 | 分类号: | B22D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 代理人: | 张建山 |
地址: | 75002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打印 铸造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铸造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铸造企业,大都依赖于传统的铸造模式,其中占用时间最长的是模具制造、制芯、造型等过程,这大大影响了产品的交付周期。为解决这一问题,3D打印技术及设备已应用到铸造行业,省去了模具制造环节,大大缩短了铸件交付周期。但3D打印技术应用在铸造上,目前还没有固定的流程,这大大制约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铸造生产线,以至少实现固化3D打印铸件的生产流程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铸造生产线,包括:沿辊道的行进方向,通过辊道依次连接的3D打印站、位于3D打印站下游的吹砂室、位于吹砂室下游的烘干室、位于烘干室下游的浸涂室、位于浸涂室下游的表面烘干室、位于表面烘干室下游的组芯站以及位于组芯站下游的浇注站。
根据本实用新型,3D打印站设置有储砂斗,储砂斗的底部与混砂罐连接,混砂罐与设置有加砂口的铺砂器间隔设置,其中,混砂罐的出口对准于加砂口,并且在铺砂器的边缘设置有打印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吹砂室的内部顶壁设置有用于对待吹砂砂芯进行夹持的第一机械手,吹砂室的内周壁以及内部顶壁均设置有柔性风管,其中,柔性风管的出风口朝向吹砂室的内部设置,吹砂室的顶壁还设置有与外部环境连通的除尘滤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烘干室构造成:用于对经吹砂室吹砂后的砂芯进行烘干的第一微波烘干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浸涂室的内部顶壁设置有用于对经烘干室烘干后的砂芯进行夹持的第二机械手,浸涂室内还设置有浸涂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表面烘干室构造成:用于对经浸涂室浸涂后的砂芯进行表面烘干的第二微波烘干炉。
根据本实用新型,组芯站由组芯台和用于对经表面烘干室烘干后的砂芯进行夹持的助力机械手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浇注站由多个相邻设置的砂箱以及相对于砂箱可移动地设置的浇注机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辊道上安装有:随辊道的行进以依次移动经过3D打印站、吹砂室、烘干室、浸涂室、表面烘干室、组芯站以及浇注站的工作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工作箱为可升降的工作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铸造生产线,固化了3D打印铸件的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3D打印出的砂芯半成品比传统砂芯质量更好,人力耗费更少,而且更加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铸造生产线的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铸造生产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铸造生产线中3D打印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铸造生产线中吹砂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铸造生产线中烘干室和表面烘干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铸造生产线中浸涂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铸造生产线中组芯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铸造生产线中浇注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基于3DP(三维印刷)工艺的3D打印设备的铸造生产线,其主要应用于打印铸造砂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铸造生产线,其包括3D打印、吹砂、烘干、浸涂、表面烘干、组芯、浇注等几个工序,该铸造生产线的整体工序以参考标号10在图1中示出。其中3D打印工序主要由3D打印机在3D打印站完成砂芯打印工作;吹砂工序主要由吹砂室14完成;烘干工序由第一微波烘干炉151完成对砂芯的烘烤;浸涂工序在浸涂室17由第二机械手102、浸涂池16完成砂芯的施涂工作;表面烘干工序由第二微波烘干炉152完成砂芯表面涂料的烘烤;组芯工序在组芯站20的组芯台19上由助力机械手18完成组芯工作;浇注工序在浇注站21由浇注机23完成浇注。
进一步如图2所示,各设备的空间位置布局及连接关系为:沿辊道7的行进方向L,通过辊道7依次连接3D打印站、位于3D打印站下游的吹砂室14、位于吹砂室14下游的烘干室、位于烘干室下游的浸涂室17、位于浸涂室17下游的表面烘干室、位于表面烘干室下游的组芯站20以及位于组芯站20下游的浇注站21,从而形成本实用新型的铸造生产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共享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宁夏共享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49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伺服刀具系统
- 下一篇:改进的炼钢连铸工序扇形段喷杆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