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4625.6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2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城;李峰;李强;王德春;李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长城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B29C33/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刘兴顺 |
地址: | 40071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格栅 生产 设备 模具 循环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格栅生产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格栅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建筑材料,目前一般通过人工方式来生产格栅,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为此,我们想到专门设计一种设备,以便利用该设备代替人工来生产格栅。在生产过程中,产品需要在模具上成型。
如图1、2、3所示,所述模具M包括模具板1和脱模顶针组件,其中模具板1为矩形板,在模具板1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蜗条2,这两个蜗条的螺纹面背对,且两个蜗条2分别通过一块挡板3与所述模具板固定;两块所述挡板3之间的模具板上板面密布有凸块4,这些凸块排列成m*n矩形阵列,相邻两个凸块4之间以及两端的凸块4与所述挡板3均留有间隙,这些间隙构成一个栅格状的纤维附着槽F;所述模具板1上垂直开有一组顶针过孔1a,该顶针过孔贯穿模具板1的上、下板面,这些顶针过孔1a的位置对应所述纤维附着槽F,且每个顶针过孔中设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圈;所述模具板1下板面并排固设有两根滑轨5,该滑轨的轴心线与所述蜗条2平行;所述脱模顶针组件数目至少为一个,每个脱模顶针组件包括导柱6、上顶针板7和脱模顶针10,其中导柱6数目至少为三根,该导柱垂直固定在所述模具板1的下板面上;所述上顶针板7和下顶针 板8重叠在一起,这两块板同时与所有的所述导柱6滑动配合,且下顶针板下方的导柱6上套装有限位螺母9;每根所述脱模顶针10的尾部插入模具板1上对应一个的顶针过孔1a中,该脱模顶针的头部藏入所述上顶针板7上对应的沉头孔中,且所有脱模顶针10头部的底面与所述下顶针板8上板面贴合,脱模时上顶针板7和下顶针板8可一起向上或下移动。另外,在两个蜗条2的底面对应设有一个挂耳11。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相应设计一种模具循环装置,欲通过该装置让生产模具循环移动,以便让模具在准备制造栅格状态、制造格栅状态和脱模状态之间依次转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欲通过该装置让模具循环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2)、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和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其中机架(12)具有上、下两层平台,每层平台上前后并排有两根水平导轨(13),每层平台上的两根水平导轨(13)均可与模具(M)上对应的两根滑轨(5)滑动配合;所述机架(12)的下层平台前后并排有两根返回链条(14),这两根返回链条在电机(15)的带动下同步转动,并在两根返回链条(14)的每个链节上均固设有一个牵引挂钩(16),这两个牵引挂钩可挂住所述模具(M)底部对应的一个挂耳(11),从而牵引着模具在机架(12)的下层平台上由右往左返回;
所述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设在机架(12)的左端,其作用是将所述机 架(12)下层平台上的模具(M)送到机架(12)的上层平台,并推动模具(M)在机架(12)的上层平台从左往右移动,进而移动到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
所述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设在机架(12)右端,其作用是将制造得到的格栅与模具(M)分开,并将该模具由机架(12)的上层平台推动到机架的下层平台,进而实现模具(M)的循环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拉索式结构,该结构拉着模具移动到机架(12)的上层平台上,当然也可以采用气缸式结构,向右推模具,并将模具推到到机架(12)的上层平台上。另外,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气缸式结构、气缸加冲床结构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模具(M)在机架(12)的下层平台上时,以及模具(M)由机架(12)的下层平台移动到其上层平台的过程中,模具(M)处于准备制造栅格状态;当模具(M)在机架(12)上层平台的时候,模具(M)处于制造栅格状态;当模具(M)在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上的时候,模具(M)处于脱模状态。
由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模具(M)的循环移动,从而让模具在准备制造栅格状态、制造格栅状态和脱模状态之间依次转换,且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高,不易出现故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长城,未经李长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4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镜框或画框的压板机构
- 下一篇:穿磁条机传送带上的限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