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3107.2 | 申请日: | 201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1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用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西园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01N1/10 | 分类号: | F01N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宏元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8 | 代理人: | 李波;武媛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附件领域,尤其是一种消声器。
背景技术
消声器是消减气流噪声的装置,它能让气流通过,同时又能有效的阻止或减弱声能向外传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发动机的应用中,效果明显。随着发动机的不断创新及人们对噪声的消除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消声器以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尤其是对康明斯QSN型号的发动机的消声器来说,现有的采用三腔的抗性消声器的背压高且插入损失小,如何减小背压、提高插入损失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的新的消声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板,顶板,侧壁,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两侧安装有第一孔板,所述第一孔板与所述隔离板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第一孔板与所述隔离板作为整体将所述外壳分为抗性与阻性复合腔和抗性腔,所述抗性与阻性复合腔是由底板、侧壁及第一孔板构成的;
所述隔离板上安装有插入管,所述插入管上有吸音孔,所述插入管穿过隔离板两侧的第一孔板;
所述抗性与阻性复合腔的侧壁上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第一固定装置;
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底管,所述底管包括外壁与内壁,所述内壁上有吸音孔,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底板与所述底管通过通气孔连通,所述底管上安装有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所述底管之间是密封的;
所述顶板上安装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有吸音孔。
可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孔板之间安装有内层,所述内层上有吸音孔,所述内层与所述侧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
可选地,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底板之间安装有第二孔板,所述第二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
可选地,所述顶板与所述进气管之间安装有第二孔板,所述第二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
可选地,所述进气管顶部的端部与第一固定装置的距离大于所述进气管底部的端部与第一固定装置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插入管上的吸音孔分布于所述抗性与阻性复合腔内及两个所述第一孔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插入管为三根,且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隔离板位于所述外壳的7/15至8/15之间。
可选地,所述吸音孔是均匀分布的。
可选地,所述通气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壁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外壁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声器,包括隔离板及两侧的第一孔板,隔离板和第一孔板作为整体将消声器的内部分为两个腔室,这样,相对于三个腔室抗性消声器,减少了背压,使用时,将第一固定装置固定于发动机的排气口,第二固定装置固定于发动机或其他地方上,发动机的废气从消声器的进气管进入抗性与阻性复合腔,经插入管至抗性腔,最后由出气管排出,其中,产生的噪音经过插入管进入抗性与阻性复合腔,抗性与阻性复合腔中,第一孔板可以改变噪声的频谱,使频谱中的可听声成分明显降低,从而减少噪声对人的干扰和伤害;第一孔板与隔离板之间填充的吸音材料可以吸收一部分声能,尤其是中高频声波;插入管上安装有吸音孔,可有效吸收噪音,且可以减少排气背压;底管上的内壁上有吸音孔,可有效吸收噪音,且可以减少排气背压,底管的外壁与内壁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可以吸收一部分声能;进气管、抗性与阻性复合腔、插入管会构成抗性腔,通过突变界面使声阻抗突变,一些声波只能在抗性与阻性复合腔中来回反射,通不过抗性与阻性复合腔。尤其是中、低频噪声。由此,大多数噪声声波被阻止在抗性与阻性复合腔中,少部分噪声声波通过插入管进入抗性腔,插入管、抗性腔与出气管构成抗性腔,通过突变界面使声阻抗突变,一些声波只能在抗性与阻性复合腔中来回反射,通不过抗性与阻性复合腔。抗性腔中的第一孔板可以改变噪声的频谱,使频谱中的可听声成分明显降低,从而减少噪声对人的干扰和伤害;第一孔板与隔离板之间填充的吸音材料可以吸收一部分声能,尤其是中高频声波;插入管上安装有吸音孔,可有效吸收噪音,且可以减少排气背压。这样经过多处消音,可经过出气管的噪音已很微弱,相对于现有的采用三腔的抗性消声器,减小了背压且提高了插入损失。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西园机械厂,未经重庆市西园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31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新型焊接后汽缸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