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对塑性泥页岩三刀翼增强保径PDC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6659.0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7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乐;徐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10/42 | 分类号: | E21B10/42;E21B10/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塑性 页岩 三刀翼 增强 pdc 钻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钻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面钻进PDC钻头。
背景技术
由于PDC钻头在砂泥岩地层中相比较与牙轮钻头有机械钻速高、工作寿命长、进尺多等特点,因此在钻井施工中广泛应用。目前,在全面钻进塑性泥岩时,现有的PDC钻头多采用传统的增加吃深和钻头攻击性技术,该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缺陷,一是破岩效率不高、易泥包,二是吃深限于钻压分力和扭矩的稳定与否,三是攻击性限于地层湿滑涡动破坏与否,四是钻头对井壁修护性不强。
现有的PDC钻头尚未有将刮刀吃入技术、增强保径技术、优化冠部剖面、遗传算法布齿设计技术等结合应用的先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全面钻进PDC钻头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破岩效率低,钻头泥包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全面钻进PDC钻头,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针对塑性泥页岩三刀翼增强保径PDC钻头,包括钻头主体、钻头刀翼、保径块、PDC切削齿、喷嘴、排屑槽、钻头体、接头,钻头刀翼位于钻头基体冠部,保径块位于钻头基体周边,PDC切削齿位于钻头刀翼上,钻头刀翼间的空隙为排屑槽,喷嘴位于流道口。
为配合钻头的破岩性能和防泥包性能,采用刮刀吃入技术,采用增强保径技术,采用优化剖面技术,采用遗传算法布齿设计技术。
所述刮刀吃入技术是指三支高长刀翼和PDC复合片按照设计参数排列在刀翼上。
所述增强保径技术是指增加了3块保径块数量。
所述优化冠部剖面技术是指钻头刀翼的轮廓形状的优化。
所述遗传算法布齿设计技术是指计算布齿数据方程最优解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钻头三支高长刀翼,有效增加了钻头在钻进塑性泥页岩过程中,对地层的攻击性,提高了破岩效率,同时流道面积较大解决了岩屑返出效率低下、易堆积、易泥包问题;增强保径块的使用,增强了钻头对于井壁的修护功能和钻头;多种技术方案的组合综合提高了钻头的破岩效率和防泥包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等轴测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前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保径块布局图。
1.钻头刀翼,2.PDC切削齿,3.喷嘴,4.排屑槽,5.钻头主体,6.保径块,7.钻头体,8.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以及其它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所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针对塑性泥页岩三刀翼增强保径PDC钻头,包括包括钻头刀翼1、PDC切削齿2、喷嘴3、排屑槽4、钻头主体5、保径块6、钻头体7、接头8,刀翼1位于钻头主体5冠部,PDC切削齿2位于刀翼1上,喷嘴3位于排屑槽4处,排屑槽4为刀翼1间的空隙,保径块6位于钻头主体5上,钻头体7、接头8在钻头主体5下方。
为提高钻头的破岩效率和防泥包性能,钻头采用保径块6数量范围1~5块,通常为3块。角度布局范围15~30,厚度为逆时针可均匀或者不均匀分布在钻头主体5上,PDC切削齿2的直径均为19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66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